“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叶藏的一声叹息在世界回荡了半个多世纪,无数抑郁,敏感的人在这声叹息中听到了自己的心声,仿佛找到了知音,原来,世界上是有和自己一样的人的。
人间失格,日本无赖派大师太宰治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丧失人格的青年叶藏走向覆灭和虚无的道路。许多的青年人喜欢这本书,说这本书很“丧”,全书透露出一种抑郁阴暗和无可奈何的宿命感,许多焦虑的青年人急着从叶藏的经历中找自己的影子,无法言说的痛苦,对人群的恐惧,生而为人的无奈,仿佛就是在说自己。其实,我认为现代大部分自诩为叶藏知音的青年人并不了解叶藏的痛苦,他们本身的苦恼和叶藏其实并不相通。
现代青年的痛苦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一,人际的困扰,有些人性格孤僻,在人群中会感到不自在,不知如何与人交往,不要说陌生人,就是和自己家人朋友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一旦步入职场,必然会遇到更大的苦恼和阻力。
二,金钱的匮乏,他们不会混迹职场,也没有过硬的技术,缺少挣钱的能力,诸多的妄念得不到满足,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我们不能否认金钱的作用,钱会解决现代青年人痛苦中的大部分问题。
三,爱情的缺失,许多宅男渴望爱情却没有与异性交往的经验,有严重的与异性交往障碍,遇到喜欢的人也不会张口,最终只能成为剩男剩女。
种种因素造成了他们的痛苦。而叶藏的痛苦在本质上是不同于大多数人的,他们和叶藏唯一相同的一点就是被恐惧遮住了双眼,在人生的战场上败下阵来。
叶藏先天上并不缺乏以上造成多数青年人痛苦的因素:出身于富人之家,父亲是议员,出外受人尊重,吃穿不愁,家人供她上学,也很关爱他,父亲记得给他买礼物(虽然他本人视为一次痛苦的经历),兄长在他和家人断绝关系住进精神病院之后还把他接回家,给他安排一处疗养之地。他本人天资聪颖,能洞悉人心,虽然恐惧与人交往,但是还是能戴上虚假的面具,通过自己的表演,在人群中成为瞩目的焦点,(事实上谁又不是如此?而且大部分人没有他这样高超的演技)。此外他还有着不错的异性缘,走到哪里都有女子被他忧郁的气质吸引,不论如何落魄身边从不缺少女人,这已经让多少单身狗羡慕嫉妒恨,尤其引起读者怜爱的是漂亮单纯的良子,还不是被他三言两语就哄骗到手,成为他妻子?
综上所述,他有着获得幸福生活的一切资源,也有着获得幸福的能力。然而他就是天生带着“丧”的气质,临近幸福时退却,得到幸福后也要一次次的把幸福打翻在地。我们都说人都是在挫折和困难中成长的,都希望自己人生之路越走越宽,他倒好,上天给他一条阳光大道他不走,偏偏找路边的坑往里跳,而且一个坑还不够,爬出来又接着找坑继续跳,仿佛随时拿着一把锤子把身上沾染的幸福一点点敲碎,直至体无完肤。他的家人是有人情味的,他遇到的女人都是善良的,即使被他视为精明喜欢占便宜的好友掘木和油腻的中年监护人比目鱼,从始至终大体上对他还是友好的,精明和油腻也只是他们的处世方法,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容易,而他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任凭自己被阴暗的情绪裹挟,一路“丧”到底。在比目鱼和他谈话诱导他继续读书的时候埋怨比目鱼没有直截了当说出来家人会继续资助导致自己丧失了继续读书的机会,在良子被书商侵害时吓得装作没看见,反而埋怨掘木告知他这件事让自己看到了不幸。通读全篇,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也许,最大的错误是叶藏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世界,在他出生之时灵魂中就缺少一种人的特质。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人们对太宰治的这部作品褒贬不一,三岛由纪夫就曾经当着太宰治的面说过讨厌他的文学,因为他的文字透露出太多颓丧的气息,而三岛认为,太宰治的那些毛病都可以用洗冷水澡和规律作息解决。
冯唐说,一篇小说有两个功用,一是渡己,一是渡人,小说写完,作者感到释怀,读者从中受到启发,这篇小说就算是达到了它的价值,书中的叶藏最后自杀终于没有成功,回家疗养,而太宰治却在写完本书不久和她的女粉丝跳海自杀了,他本人也许没有得到释怀,而人间失格却流传至今,许多读者除了从中除了找到自己的影子,看到一个苦苦哀嚎的灵魂之外,还从这种丧的氛围中得到警醒,认识到继续丧下去是毫无出路的,从而破后而立,冲出丧的人生,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叶藏让我们了解到生而为人,不必抱歉,也许就是人间失格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