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文责自负。
我的家乡新绛,位于山西省中南部,素有“绛州古城”之美誉。这里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自然风光美丽,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想通过几个方面介绍我的家乡。
首先,我们新绛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这座小城独特的文化,这座古城曾经是春秋时期的绛国,都城的遗址至今仍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许多古老的建筑城墙和文物遗址,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
我们新绛的龙兴塔是绛州的标志性建筑,位于龙兴寺内,据记载,此塔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原高8层,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因年外塔圮重修时包镶外皮,增高为十三层,塔呈八角形,通高43.7m,此塔为古城的独特性标志,故亦;称绛州宝塔。
古塔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宝塔腾烟这一奇观至今令人迷或不解,据新绛县志记载,荣幸宝塔曾6次腾烟;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曾,塔顶腾烟,青云直上,1937年,1941年,1971年中秋节,每天近黄昏时分,塔顶升起团缕青烟,盘搭顶环绕,持续约半小时自行消失,三四百米皆可清晰目睹,重复十余天才停止。
据新绛县博物馆记载,1993年8月21日至28日连续8天,每天近黄昏时分,宝塔又腾烟,持续时间不宜究其原因,还有待科学考证。
每年,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游览这些历史遗迹,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宋时,太祖赵匡胤宫居于此,改寺为宫,后僧人占据,恢复龙兴寺之名,1991年,正式作为景点对外开放。
其次,新绛县在文化方面也有丰厚的积淀,这里是山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新绛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尤其是在节庆,婚嫁等传统的习俗中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仪式。
例如,每年的元宵节,县城都会举行盛大的灯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得这些习俗得以延续,成为了新绛的一部分。
对于爱好美食的人来说,新绛县更是一个宝藏,这里的美食多样,既有地方特色的小吃,也有传统的山西面食新绛的刀削面,猫耳朵,特别是绛州火锅是我们新绛最出名的一个特色,还有羊肉泡馍,飘散着香味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
当地人民热情好客,总是乐于向游客推荐他们最爱的美食,让每一个到过新绛的人,都能留下一份美妙的味觉记忆。
还有,我们新绛的绛州三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绛州三楼系指,钟楼,鼓楼,乐楼,在县城部高恒之上。
明清时州府县城多市楼,俗称鼓楼,唯绛州三楼并峙,南北鼎型排列,钟楼在南,鼓楼在东,乐楼偏北,绛州三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成为全国罕见的钟鼓乐三楼一体的建筑群,值得一探。
我们的绛州鼓乐,也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11——57,2021年12月,绛州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
绛州鼓乐源于先秦,盛于明清,绛州鼓乐有几大特点?
一,绛州鼓乐充溢着爆发力和阳刚之气的节奏性配乐。
二,绛州鼓乐刚劲铿锵,雄浑浩荡的军魄和气势远非其他小情调和音乐作品可比肩。
三,绛州鼓乐有独特的美感和动律,以打击乐器构成的音响结构坚实硬朗,层次分明。
四,轻重交替的鼓点清晰稳健,逐段变快变强,其中既有对力度的精准控制,又做到了力量与豪情的尽情释放,蕴含着丰沛的力量,速度,气势和空间感。
五,方格单纯凝炼,意境高远,以小见大,具有干脆利落的顿挫感。
六,绛州鼓乐以鼓为主,鼓的形制各异,演奏手法出人意料,具有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七,锣,铙,䥽的加盟以及在音色节奏上,演奏起来宏厚博大,气势磅磗恢宏,声韵铿锵,粗犷豪放而有力度。
作为一名新绛人,我对家乡充满了自豪,每当我走在这座古城的街头,看到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生活的交融,心中总是激荡着对未来的期许,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新绛,感受这座城县城的历史与文化,因为这里的美食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总之,新绛县这座绛州古城不仅是我成长的地方,更是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瑰宝,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我感受到那份深厚的乡情,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新绛将会在保护与传承中焕发出新的光彩,继续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