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健《单方应用大全》单方一味气死名医
16. 咯血
郭某某,男,45岁,工人。1982年1月29日初诊。反复咯血2年,每次咯血约200毫升(西医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血色先紫后鲜,咳嗽声嘶,胸痛胸闷,心烦易怒,大便轻度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涩而数。
大黄(酒炒)18克,煎服2剂,肠鸣腹痛,大便2次,咳嗽胸痛顿减,继进1剂,咯血止,年余未复发。〔金松寿.河北中医.1984;(2):31.〕
【按语】中医认为大黄有清热泻火,止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大黄所含大黄酚是其止血的主要成分,其作用机理如前所述,故本案运用大黄止咯血能取得较好疗效。大凡血证概而言之分虚实两端,实者为火所迫,血液不能循常道而外溢,治疗宜清火降气。大黄苦寒有通腑清热之功,使火邪从下而去,犹如釜底抽薪,故大黄是治疗各种实证出血的常用药。除用于咯血外,亦常用于治疗鼻衄等。用大黄止血,大便干结非为必要指征,大便不秘也可用(如酒制大黄等)。大黄止血的另一长处是,它能“止血不留瘀,瘀去新血生,”无论新,旧出血均可用之。
17. 指甲珊瑚
浙有士人,一指忽痛,指甲间生一珊瑚,高二寸,血色,气缕成海市人物,城郭楼台,医谓火所致,服以大黄始愈。故曰:暴病多火,怪病多痰,医者不可不知也。〔历代笔记医事别录:35.〕
18. 小儿不乳
朱某某,男。于1990年4月20日初诊。其父代诉:生后1天,不吮乳,啼哭不已,烦躁不宁,腹胀,大便未解,口腔检查无异常。证由胎粪不下,秽热郁结肠胃所致。治以通腑泄热。予下方治疗,当天下午解下稀热臭大便,诸症消失,吃乳正常。
治疗方法:生大黄10克,生甘草20克,开水浸泡取汁,少量分次数喂下,1日后即能吮乳。〔秦亮.国医论坛.1992;31(1):35.〕
【按语】新生儿不乳多为胎毒积热所致,予大黄浸泡少量频服能泻下肠胃中瘀热胎毒,故小儿药后自能吮乳。又民间有以黄连浸泡内服,清小儿胎毒之法,亦为良方。用大黄或黄连清小儿胎毒,均宜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久服。
19. 小儿高烧
王某某,女,1岁。1989年1月29日以高热入院。入院时体温40.3℃,患儿烦躁,面色潮红,呼吸急迫。即按下法保留灌肠。40分钟后测体温39℃,2小时后37.8℃,精神转佳。配合其他疗法,于3日后痊愈出院。
治疗方法:取大黄洗净,加沸水中浸泡30分钟,取温热适中浸汁液,选择细肛管,先清水清洁灌肠1次,再行药物灌肠。灌肠时臀部垫高5厘米,插管深度为7-10厘米,肛管拔出后迅速按揉肛门片刻,以利药物存留,灌肠后卧床半小时。〔陈亚秀,等.吉林中医药.1989;(6):14.〕
20. 小儿便秘
王某某,男,10个月大。大便干燥如羊粪10天,现发热腹胀,不欲进乳食,小便短赤,有时呕吐,哭闹睡眠不宁,舌质绛,指纹紫滞。外敷大黄粉1剂,发热腹胀明显减轻,呕吐消失,腹中肠鸣,有硬结粪块排出,再敷1剂,大便通畅,诸症消失。
治疗方法:将大黄烘干研末备用,使用时取大黄10克,用酒适量,调成糊状,涂以脐部,用纱布覆盖固定后再用热水袋敷10分钟,每天1次。〔刘杨敏.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0;(2):44.〕
21. 小儿痄腮
施某某,女,8岁。1985年5月10日初诊。两侧耳根部肿痛3天,伴发热,体温38.5℃,苔薄白,脉浮数。诊为痄腮,如下法治疗,用药1天热退,局部肿胀亦减,继续用2天,诸症消除而愈。
治疗方法:大黄15克,食醋30毫升,先将大黄研成细末,然后浸于食醋中半天,以棉签蘸药液外涂腮部,每天6-7次。〔罗中秩.浙江中医杂志.1993;(1):34.〕
【按语】治疗痄腮方法甚多,用大黄粉末浸食醋外敷亦为一效法,用之每每取效,其机理与大黄能清热,抗菌抗病毒有关。须注意的是其用法,大黄粉应在醋中浸泡半天方可,且治疗次数宜多,一般每天6-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