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们下馆子吃烤鱼,邻桌是一家四口,两男孩大概4、5岁,来得比我们早。这顿烤鱼吃了一个多小时,我发现至始至终邻桌一家都没什么交流,两男孩的注意力一直在ipai的动画片上,还开着外放,虽然声音不是很大,也算不上打扰到别人。
他俩边吃边盯屏幕,我瞄了几次,那表情完全是机械的咀嚼,只沉浸在动画片中。妈妈和爸爸除了各自低头吃之外,就是偶尔帮夹菜到两孩子碗里。爸爸先吃饱,玩了会手机,之后就是百无聊赖的表情等着大家吃饱结账。
这是家比较有名气的烤鱼店,全家出来吃烤鱼,也必定带有那么点周末吃大餐的仪式感。
出餐厅时我跟李胖感慨,邻桌这样的家庭聚餐吃得什么劲呀。既未品尝出食物的美味,也未促进家人间的交流。
关于吃饭这件事,我是有一套理解的。
李胖通常吃饭都很快,有时别人还没扒几口饭,他就吃饱离开了。我以前就批评过他,吃饭不光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还是家人难得的交流时光。
瑶瑶会讲学校的事,讲她的想法。妈会讲彤彤的趣事,讲她一天的所见所闻。我们也可以聊聊聊工作,聊聊杂七杂八的其它事。即便彤彤还不能理解大人们的交谈,但也会跟着嘿嘿乐。一家人最好最自然的交谈时机,其实就在饭桌上。
再退一步,老人掐着你下班到家的时间点,带着孩子,见缝插针的张罗好一顿饭。结果饭菜端上桌,她做饭累的大喘气还没缓过来呢,你就吃饱拍屁股走人了。
既未对她做饭的辛苦表示感激,没对饭菜的可口表示赞赏,更没听她唠唠一天的琐碎,那份满怀期待瞬间有多失落。
吃饭就得热热闹闹,最怕默不作声,最怕人都没坐齐呢,就有人吃饱了。
家不是旅店,饭桌不是陌生人的自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