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我也成了父亲。在旁人引着女儿看爸爸的时候,心里多少有些突兀。我还没有适应父亲的角色,但我已经明白了从今往后努力的意义。对父亲这个角色所有的理解,其实都是来源于我的父亲,只是很可惜,直到女儿出生,我才开始理解父爱,这种理解应该早一点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不再是我心中的英雄的?应该是高中。高中阶段是思想被外界冲击最大的一个时期。
不得不说,初中以前,由农村孩子组成的同学圈,众生几无差别。可高中就不一样了,农村学生朴实无华甚至带点穷酸相的装扮,被城里孩子的光鲜亮丽秒成了渣渣。
其实这种差距带来的自卑从小就有的,表哥表弟生长在城市,他们自小就比我白净,我甚至不敢跟他们站一起。不过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毕竟很少,这种差距带来的刺激也只是偶尔有之。可高中生活不一样,一年里绝大多数时间,都要受着这种差距带来的刺激。不得不说,考上大学的决心,在这种刺激下变得异常强烈。
有位小学同学的父亲,做生意家境越来越好。那时候心里是带点埋怨的,为什么我的父亲没有去做生意?生活有那么多种方式,可父亲偏偏只选择种地这种最累却最难改善生活的方式?
其实,从15岁开始,在家待的日子就特别少。家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在我上大学以后才开始的。不过我清楚,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是靠着父母付出更多的体力劳动堆积起来的。我依旧觉得,在种地之外肯定有更轻松更能挣钱的工作,所以对坚守土地的父母,依旧抱有意见。
真正感受到生活的艰辛,是在我工作以后。如今,每天上十多个小时的班的时候,也想过放弃,要换个工作,可是哪有那么简单。父亲也曾想过放弃土地做点别的的。有次我问父亲,如果曾经的某个时候,选择了不一样的路,如今的生活会不会不一样。父亲给我回复:可能会,不过已经如此了。
我想,如果以后的某一天,我的孩子记事了,发现自己的父亲常年无法陪伴她,她也许会建议我换个工作,她可能也会相信,有更多比我如今从事的工作更好的工作。即便如今的我正在考虑换工作,可前路未知,改变并不容易。
如今,慢慢开始理解父亲,后悔以前对父亲太过苛责。父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他所熟悉的讨生活的方式,只有土地。在他最有斗志的青年时代,身边人提高生活质量的方式是更加努力的耕种。在身边充斥打工做生意改善生活质量的思潮时,他们到了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山大的时候,他们只能在稳健的路上慢慢走,容不得闪失。有时候生活就是如此无奈,却又如此真实。
如今,父亲年华老去,他用一辈子对土地的坚守,供养我们走出农村,又帮我们在城市驻足。如今回头看,虽然小时候清贫,可父母用艰辛的付出,为我们提供最踏实的帮助,也教会了我们脚踏实地,这份脚踏实地的作风,于我们你成长而言,是比物质的富足重要千万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