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年轻老师,可能过多的想法是把书本内容理解透,然后以自己的方式讲解给学生听,这样容易忽视的就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正如书中所说:这种教学是,学生被视为容器,教师则负责把当天的课程内容倒进去。一些教师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把那些出现在课本,课程指南,练习册和学科中的适合于年纪层次的内容熟练地传递给学生。但是这样就会出现一些矛盾,班级学生之间的差距会拉大,同样的内容,在不同认知的学生面前起到的作用不同,有些孩子是可以接受,但是有些孩子是不能接受的,这是因为孩子之间会有差异性。我认为这时就需要老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情上,而不是课程内容上,我们要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学生为本,去设计课堂,如果我们能够将教学方法与学生的个人特长和需求相匹配,显然可以提高他们的成绩。例如:之前在初三时,我们的数学和语文采取了分层教学,分成A.B两个班教学,A班是程度较好的学生,B班是程度较弱的学生,一开始计划分班时,遭到了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样会给学生带来自卑,但是领导们依然冒着风险坚持这种分层次教学,没过多久效果显著,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感触颇深,下面我从分班前和分班后两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在分班之前,由于初中是对口进来的,没有筛选,所以导致每个班上都有很好的学生和特别弱的学生,在每次课前备课都挺矛盾的,题型要不要都讲,讲到什么程度,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难度例题都会成为我们的矛盾点,题目难度大了班里有一部分学生直接成傻子,压根不想听,还会扰乱课堂。题目难度小了,优秀的学生觉得没意思,会认为课堂上学不到东西,就不关注课堂,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分层过后,对于A班,我们老师可以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来适当的增加难度,这样保证对于优秀生来说课堂也具有挑战,课堂效果才好,对于B班,我们可以以基础为主,讲练结合,使每位学生都融入课堂,这样既保证了优生能够“吃的好”,也能够保证待进生能够“吃的饱”,这就是关注到了学生的差异,根据学情来教学。记得后来B班有学生能考到120多分,超过了A班的部分学生,再后来分班时我让他去A班,但是他自己还拒绝了,他认为在B班更能适应和发挥。这就是本周的一点感想……
认识学生,理解学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谈《道德与法治》课上的有效化活动教学 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怎样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实效性,达到育人目的...
- 怎样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杜威《我们怎样思维》有感 2015-01-13 14:56:52 来源:普宁市第三中学网...
- 本周我阅读了《有效教学方法》的第二章《理解你的学生》,它提供了有关学生特殊需求的重要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