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灵格曾说:“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模式都是幼年时期跟妈妈相处模式的复制。”如果幼年时期,我们没有被妈妈看见,同时我们被妈妈忽略了感受,那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认为自己的感受不重要,我们就没办法去表达自己。
每个人在生活中渴望成功,努力想被别人看见自己足够优秀。这次考试成绩很棒,希望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工作上业绩完成的不错,希望能得到领导的赞赏,在亲密关系中,不开心、生病不舒服时,同样希望从伴侣这边得到细心的照顾,能给予回应和关心……
这就好似一种本能的期待和天性。
一旦我们不被看见,就会很糟糕,渐渐的无法理解自己的感受。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朋友会发朋友圈“刷存在感”,其实这也就是一种期待,期待被别人发现和看到。
存在感就是被人发现你的存在,让人关注到你,把注意力都放在你身上。
如果我们常常被忽视,我们就会畏首畏尾,感到身心都无法舒展。就像孩子,如果情绪没法被看见,总是被忽视,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感到挫败,陷入自我否定,觉得自己的情绪不重要,甚至不应该出现,慢慢地也就会没办法去表达自己。
因此,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总是被忽视、不被父母所“看见”的话,那么他自然就不会形成“我是好的”的感觉,也就很难形成自信。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工作上,我们认真努力去完成工作:在家庭中,为家人用心准备好晚饭;生活中,热心帮助身边的朋友……但总是不被看见,也不被认可,那是一种怎样的失落和挫败?
是不是很难受,感觉很不舒服呢?
有的人看到这,会感到热泪盈眶,从小到大都没有体验过“被看见”的感觉,甚至怀疑什么是被看见的感觉?我是那个值得被看见的人吗?也有人会感到幸福,因为童年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回应和看见。
心里的感受,被看见就是温暖的幸福感。
有时我们最想听的不是华丽的语言,而是简简单单的“我看到了你的痛楚,我很想知道,你能多说一些吗?”当别人用心倾听我们的诉说,本身就具有疗愈性,帮助我们走过一路的泥泞。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当然我也相信,每个人都是值得被看见的,也许不是此刻,或许是在以后不经意的某天。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在期待着,能得到“一个人”的关注和看见。
“ 我”看见了“你”,点燃了两颗灵动的心之间的联结,让世界又多了一份珍贵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