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冠军侯麾下的一名少年骑兵。随少年将军从长安出发,踏波黄河,越乌鞘岭,在北山和祁连山屏筑的千里长廊,朔气金柝,寒光铁衣,追击着患我大汉的强悍匈奴。我喝过将军倾倒在泉中的御酒,随将军入巢穴接受匈奴的请降。设四郡,将军命我屯守阳关戍敦煌。我目送张骞使西域,我酒别王维朋友出阳关。烽火狼烟边声紧,丝绸古道驼铃脆。三危山金光乍现,月泉湖微波荡漾,那就是我身边的乡恋。
我是北魏年间开凿千佛洞的一名小工。从学徒到出师,一凿一斧,一粥一饭,一像一画,一生一世,我把力气用尽在泥土,我把魂灵全托付飞天。
我是王道士身边的扫地小僧。我听到他破壁的声音,我帮着他把经书画卷搬进搬出。我听到了斯坦因和伯希和们诡异的笑声。我看过张大千临画、常书鸿记笔记。
我是三危山山上的一弯明月,为着那千年精魂的命运而阴晴圆缺。
我是稀罕月牙神泉的一只鸿雁,伴着不朽敦煌的治乱而迁来徙往。
梦往敦煌,要从两千年前出发,要从北山和祁连山的夹道徒步而来,要清晨爬上三危山听风的讲述,要夜晚打坐在戈壁滩与天地同息,那样得到的才是自己的敦煌。
匍匐在这片神奇的土地,几经战乱,多次易主,竟然还留下了如此宏大的瑰宝,天女散花,心潮起伏。然而,百年前的出不逢时,让国宝流离失所,心疼屈辱,叫人黯然神伤。
好啊,有《丝路花雨》,有《大梦敦煌》,有《又见敦煌》,落英缤纷。
我最早听说敦煌是1983年,因为我们系的系主任晋升副教授了,专业是敦煌学研究。敦煌是一门学问。现在,从学术上来看,煌煌敦煌啊,是盛世的样子!
收拢瑰丽的梦想,还想扫扫地上的鸡毛。希望让所有想游敦煌的普通人都能够游得起、游得美,呼吁门票、演出票等收费亲民一点,针对学生等特殊人群减免门票。毕竟,自然的还是文化的景观,都是上天和祖宗赏赐的,管理单位大都属事业性质,不要全以盈利为目的,民有民享民众受教育不好吗?国家也应该把群众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资金直接补贴到老百姓参观的门票演出票里。动不动两三百的票价,一两个人还好,拖家带口,十人八人,票价的负担就很重。淄博烧烤的经验值得思考和借鉴。管理者设身处地,多为普通人着想、算账,多做贴心服务,薄利多销,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都不会差的。敦煌,多么难得的一块金字招牌啊!
认识敦煌,亲近敦煌,珍惜敦煌,这颗丝路明珠一定会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