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娃学校开家长会。他们换了新班主任一年了,我第一次参加班级活动。新班主任瘦瘦的,是大概50岁左右的女老师。
她是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之后那周被正式介绍给同学们的,那时我带娃出去玩了。娃三年级上学期开学后才见到新班主任的。
开学的家长见面会我有事情,依然没有见到新老师。但是听其他家长介绍说,新班主任很赞,讲话利落,重点突出,不拖泥带水。
然后,很快,孩子的反馈也来了。新班主任“脾气很好,不会大吼大叫”,中午可以画画了,有偶尔玩玩具的小朋友东西也不会被丢进垃圾桶了……听了之后,心里很是安慰。
孩子之所以有这些反馈,是因为和一二年级时的班主任做了对比。一年级刚开学,我们班分到的班主任是工作没几年的90后,我当时还挺开心,感觉年轻老师可能会更不拘细节,不被条条框框束缚,更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第一次家长会,估计很多家长就傻眼了。班主任老师说话的风格就像武林高手,嘴里暗含独门秘器,一张嘴就有小刀子、浸了毒液的细针嗖嗖飞过来:咱们班的孩子如何不听话,如何打闹……作为家长您自己好好看看您的孩子……如果不怎么就怎么……都是感叹句和双重反问。
好话也是横着出来的。
之后偶尔会听孩子说到老师今天因为谁打闹吼谁了,其它孩子都不敢出声,又一天把谁的笔扔垃圾桶了。老师规定中午不许画画,不许看书,只有表现好的孩子才能看书。回来时书包里有一个水果或是酸奶,问他为什么不吃掉喝掉,他说老师不让在教室吃喝……
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老师还给自己制定了一项工作计划,哪些孩子表现好,老师会去家访。家访难道不是应该针对表现不够好需要帮助的孩子吗?
反正就是各种细微的不舒适。家长的感知是细微,对孩子们可不一定。
很多细节勾勒出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比较压抑。会表达不太喜欢上学,觉得上学没意思。比较严重的是一次,有个同学往他书桌底下扔垃圾,两人争论了几句,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就训他。凡此种种,让我这个家长神经总是紧绷,知道孩子所处环境有问题,但又无力改变,挺受折磨的。
但是我也能看出来,这个老师并不是本质不好,而是因为她也是在不被友好对待的氛围里长大的,内心里遍布伤痕而不自知,然后把这种潜移默化习得的行为方式带到工作中生活中乃至方方面面。
我很理解她的某些表达和感受是因为很多方面我自己和她很像,那些无形的伤痕带来的后果是我不会好好和人沟通,不知道怎么和人相处,要么和人亲近不分远近太过用力,要么就是看着过于冷漠无情。
有人会说,这个怪不得别人,你都成人了甚至中年人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想说,那你一定是没有经历过,所以才会对别人的沉重轻描淡写。
这些东西首先你要意识到它的存在,如果不反思不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你可能都觉察不到自己的问题,那些莫名其妙狠歹歹的行为,莫名其妙大开大合的情绪。
其次,等你意识到了,想要克服它还需要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你为了摆脱这些负面的东西会有很多精力的内耗。别人轻易就能做好的事情,比如如沐春风地打个招呼,对你来说都是难事。
这些伤痕对一个人的家庭是否美满事业成功与否都有极大影响。作为有经历的家长们,在育儿的道路上学习良多,也能体会深刻。
但是,我不教书育人,受影响的只有我自己和我周围很小的一部分人。老师就不一样了,她不但影响自己,还影响她教的一个又一个班级的孩子们。
所以,当三年级换老师时,我其实是一下子嘘了一口气的。我几乎觉得是儿子的春天来了。果然,他每天回来不再闷闷不乐,不再说在学校没意思,什么都不能做,也不再觉得某事不公平。
然后,今天下午的家长会我第一次体会了一个心态成熟稳定,情绪平和的老师是如何和家长做沟通,让家长如沐春风的。
老师先给大家鞠躬,然后说感谢家长支持,和孩子们都很好,孩子们给了她很多支持,家长们也都很配合工作,然后把期末复习阶段的事情重点分一二三逻辑清晰,话语简洁地说完。
如果到这里就结束了,你可能会认为这只是个只做表面沟通敷衍家长的老师。但实际是,后来等其它学科老师说完考试的事情后,班主任老师又特别认真地说了离我们还有两三年的小升初的事情,在一个直升校里,她还愿意强调让孩子们认真学习的重要性,这已经比大多数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态度的人好太多了。
这个时候你会觉得这个老师平凡的外表下身上却有熠熠生辉的东西。
难得的是,这个班主任作为年龄比较大的老师,并不古板,针对孩子们个人的某些特点能够包容一些问题,比如我娃动作慢,刚开始的时候老师说孩子动作慢,家长要抓一抓,但是等到她发现孩子动作慢不是他不专心而是这就是他的一个特点,对他的学习生活等并没有很大影响时,就不要求家长再去督促孩子动作的问题了。
凡此种种,细微之处见分别。
做老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势力,对待孩子们能够保持同等爱心,对待家长们也能平等看待,这个其实是比较难的,我中学的老师做到了,所以到现在仍然得到我们的尊重。
遇到过那种打听学生家住哪儿家里什么情况的老师,能理解这也算人之常情,但不会尊重这种人了。
在我因为班级环境不好时,很焦灼,在知乎上看到很多人写到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奇葩老师,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乃至还要读硕士博士,有二十多年时间要和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的老师打交道,我们没有办法寄希望于老师们全都是个性温良、人品上佳、见识卓越之人,只能让孩子学会在遇到那些不好的老师时能够不盲从、有主见,有技巧地去减少对自己的不良影响。
说到这儿,又想起那些跳楼的学生们,如何与各类老师相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如果你是一个内心有伤的人,要尽快去好好体察自我、及时疗愈,不要再把伤痕传递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