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庚子年重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个身着一袭长衫头戴冠巾,平日英姿勃发,踌躇满志的青年此时踽踽独行,形影相吊,默默登上鹳雀楼。青年纳罕,今日正逢重阳佳节,天朗气清,为何无人来登这久负盛名鹳雀楼?难道这重阳登高的习俗在这个时代已经失传?
刚来现代的青年并不了解,在政府大力出奇迹地倡导下,重阳登高的习俗得以保存,而且已经成为现代人心中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与“端午吃粽”,“中秋吃饼”和“清明上河”并称为中华民族“四大优秀传统文化”。
不过此时,现代人对王之涣的长河落日却毫无兴致,他们都在百里之外的五台山参加由省政府组织,当地企业出资举办的“中秋节登高·五台山拜佛”大型登山活动。这个活动奖金丰厚,第一个封顶者还可是烧头柱香许第一个愿,而且对弘扬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因此举办5年以来,参加人数愈来愈多,规模愈来愈大,大有全国人民纷至沓来之势。
据说,第一届第一个登顶的是五台山当地的一个小县长,在菩萨面前许的愿是:愿国家民主富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富裕安康!以创造人民福祉为己任!第二届登顶第一个人是个当地市长,后来媒体发现他就是上一届的那个县长。
在为登高而登高的现代人面前,青年如同午夜飘荡的幽魂,轻声低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他当年一首绝句名震中原,报上名号饮酒吃饭从不必自掏腰包,如今却门前冷落,腹中饥饿。青年自忖,想我王之涣也要为吃饭发愁。如此热爱传统文化的现代,我的才华必定能被人发现,得到赏识,名声大噪,出将入相,混口饭吃!但是先看看这个时代大家都在看什么书。嗯!
二
青年一夜刷完一座图书馆里除了一大半字体圆滑,歪七扭八的书之外的所有书,他看到满书都是“登高望远”,青年还没来得及欣慰现代人还是爱看登高望远的书时,他发现字里行间全是“爬高”。
青年发现,现代人少有人读书,有那么一小撮读书人好像更多都在读他自己不认识圆滑文字。可是自己除了写方块字之外身无长物,再这么下去自己恐怕得饿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两眼泛出星光之时,青年想到他的大唐盛世,歌舞升平,大街上死一条无辜的狗都被质朴的人们安葬立碑,然后痛骂狗主人。没曾想,时至今日,我鼎鼎大名的才子王之涣要变成路边冻死骨……这时青年身体一软,倒在路边,看着路上闪烁的花灯和来往的人群,浅唱道“好似食进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咦,我为什么不写歌词呢?哈哈,我果然是才子,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哪能有被饿死的写词人?
青年抖擞精神,写道“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青年,终于不至于被饿死,可依旧吃不饱!青年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愿意花钱听音乐,才华似乎也不是最重要的品质!最终要的是,这个时代没人喜欢听这种充满才情的词,满耳都是“唱支山歌给母亲”,不过青年还是很乐意被歌颂孝顺弘扬传统文化的歌词比下去。
三
令青年名声大震,大红大紫的是,他发现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因特奈特!来自一种圆润文字。他申请了微博,并实名认证“唐朝著名穿越诗人,王之涣”。成为大v后的青年,时而血色罗裙翻酒污,时而门前冷落鞍马歇。
四
后来杜甫也穿越到现代,也成了大V。但是后来也销声匿迹,好像后来李白也来了。反正再也没人见过青年。
我找到青年王之涣的最后一篇微博,如下:
“只有鼠目寸光,从不望远的人才会近视。看吧,中国不带眼镜者有几人?这是这个多么肤浅的民族?登高望远,传统文化也!是,你们是有那么多人拼命登高!你们只是传承了爬高,却忘了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上楼是为了极目啊!也许还有孩子不戴眼镜者,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