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箫剑
小隐于野, 大隐于市 。自古民间多高手。要有怎样的幸运,才能与这些默默无闻的高手相逢,碰撞出心灵的电光石火?
我很幸运,偶遇、结识了不少民间高人,从而也更感知世界之大精彩,并不仅仅局限于史册。
今天记述的是一场来自民间的精彩演出。在某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总结大会上,各单位纷纷献上精心准备的艺术大餐,其中不乏名家,然而使人震撼的竟是一支名不见经传的队伍。
演唱者是技术学校的学生,曲目是《共青团员之歌》,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苏联歌曲之一。
灯光灭了,亮起时,舞台上已立着六个英姿飒爽的戎装少年。
随着一阵节奏明快、情感激昂的旋律,观众的热情稍稍被提起,微微坐直。
领唱的歌声突然亮了起来,那富于磁性的男低音,一下子攫获了我的心。天哪,还只是一个中专生,怎么会有这样一副深沉而成熟的好嗓子:音域宽广,音色雄浑又非常的明净,情感饱满而又弹性十足,极具穿透力,像英雄的火焰,又像沉重的叹息……
这歌声如磁铁般深深吸引了我。我不由仔细端详:这六个少年,身穿肩钉红色大五角星的橄绿色旧式军装,身姿挺拔,面容庄严肃穆,目光专注坚定,身体随旋律微微律动,偶尔一两个简洁有力的传神动作,完全融入在歌声里,眩目的探照灯下,他们的双眸闪烁着近乎高洁而神圣的光芒。
和声也亮起来了。正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再想不到比这更贴切的比喻了。女孩子虽只有两人,却是和声的主要组成部分,男孩子的声音自觉压低给她们让路,整体感觉歌声格外清亮,圆润如玉,一句未尽唱,另一句已起,节奏分明,起落有致,极具弹性。
歌唱者,是戎装少年,唱的是阳光般绚烂热情而又饱含深挚情怀的青春战歌,屏幕画面是年轻的共青团员告别亲人奔赴战场,三者配合得天衣无缝!
与他们相比,黑鸭子的合唱过于轻柔,重技巧而轻情感,更缺乏质感与力度;麻辣女兵的合唱,有力度,节奏感够强,音色却欠圆润。歌唱家霍勇年纪太大了,虽然歌声雄浑激昂,却难唱出花季少年慷慨赴难的悲剧感,细听来亦是技巧高于情感,而台上的少年,是真挚的:深情处,如泣如诉,使人泛泪;轻快处,慷慨激昂,催人奋进。
歌声中,我们仿佛已经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穿好战衣背上枪,与满眶热泪的老母亲相拥作别,决然走向前程未卜的战场了。
台上这些无名的歌唱家,以美妙绝伦的歌声,瞬间带着我们进入了一个遥远而高尚纯粹的世界,诠释着何为“高手在民间”。
凝神屏气聆听处,一歌已罢,但觉余音绕梁,经久不绝。
全场静默片刻后,猛地爆发出如雷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