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事情在一方面或者多方面非常相似,那么很有可能它们在其他方面也会非常相似。
这句话对吗?
从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上来看,谁都会摇摇头说:这怎么可能对呢?
然而当这一伎俩出现在具体的观点中的时候,我们却很难坚定地摇头了。
比如:
作为教育工作者,早点清除掉问题学生并处理好他们带来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一颗老鼠屎常常坏了一锅粥。
在这个例子里,“因为一颗老鼠屎常常坏了一锅粥”是用来佐证“早点清除掉问题学生并处理好他们带来的问题是很重要的”这句话的,那么前者到底有没有说服力呢?
第八章管这样的证据叫做类比论证,上个例子里就将问题学生比作老鼠屎,因为他们似乎是有共性的:都会坏事。
面对类比,特别是批判地吸收一个类比作为证据的效力时,除了要看A事物同B事物的共性,还要看看它们的不同。
A事物同B事物的相同点越多,不同点越少,这个类比论证的效力就越高。
在上一个例子里,问题学生和老鼠屎的相同点是:都会坏事,但不同点也是很明显的,问题学生作为生命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变化的,而老鼠屎就是老鼠屎,放一万年,也只会变成一颗风干的老鼠屎,是不变的。
因此,用“老鼠屎常常坏了一锅粥”来类比论证“清除掉问题学生并处理好他们带来的问题是很重要的”这个结论,不但是不够的,而且是缺口德的。
以后要是碰到这样缺口德的老师,大可以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