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夔牛
《山海经·大荒东经·夔》
【原文】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
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今译】
(东海,所指因时而异,先秦时代多指今之黄海),
东海里有一座流波山(山名,一说指散布在渤海之中的冀东山岭),这个山位于入东海距海岸线七千里的地方。
流波山上有一种兽,这兽的形状像牛,它的样子有些像牛,长着青苍色的身子,它的头上没有长犄角,只有一只足(仅有一条腿)。
每当它进海、出海的时候,必定会有大风大雨出现,它出入水中时总有急风暴雨相伴,随之而来。
这种兽身上散发出光辉,发着亮光,发出像太阳和月亮那样的光芒。
它吼叫的声音是打雷声,发出的声音如雷般响亮。它的名字叫夔。
(黄帝,传说中原各族的祖先,姬姓,为少典之子,号轩辕氏、有熊氏。)黄帝得到它之后,便拿它的皮来蒙鼓,作鼓面。
夔皮鼓做成以后,又摘取雷兽身上的骨头做鼓槌,来敲打这面鼓,那发出来的声音,响彻天地,五百里以内的人都能听见,声闻数百里。
黄帝以此震慑八方,威服四海天下。
【赏析】
东海之中有座流波山,这座山离东海边有七千里。
流波山上栖息着一种神兽,这兽的形状像牛,它的样子有些像牛,身上的毛皮浑身都是青苍色,它的头上没有长犄角,仅有一只蹄子。
它进岀海水时,就一定披风戴雨,有大风大雨相随,并发出如同太阳和月亮那样的光芒。
它吼叫起来的声音就如同雷鸣,这种神兽名字叫夔。
黄帝曾经得到它,用它的皮蒙鼓,夔皮鼓做成以后,用雷兽身上的骨头做鼓槌,敲打这面鼓,那鼓声能传到五百里以外。
黄帝以此震慑八方,威服四海天下。
夔,也做夔牛,雷兽,即雷神。
夔,夔牛,传说中的一种长的与牛有点相似的怪兽,一说形状像龙而只有一条腿, a one-legged monster in fable,鼓腹,声音如雷。
据说黄帝依照的九天玄女的指示将夔杀死,用其皮制成鼓。
夔纹:古代铜器上所铸刻的夔形花纹。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口、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青铜器上的龙纹常被称为夔纹和夔龙纹。
夔纹在商、周的青铜器中极为常见,变化复杂,多数与龙的形状近似,但突出的特征是只有一只足。
夔,夔州Kuizhou,古地名,旧府名,府治在今四川重庆奉节一带。ancient name of Fengjie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夔:姓。a sur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