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企业家读书会本月推荐主题阅读书籍是《时间简史》,作者正是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这本书晦涩难懂,像我这种在高中时一上物理课就犯瞌睡对物理天生没有领悟力的人,这本书对我来说更是难以理解。我的微信朋友圈一位朋友说,他读了三遍还是没有看懂。甚至网上有知名学术界大咖也纷纷表示似乎没完全弄明白。如果认为自己智商还可以的人,建议把这本书找来啃一啃,尝尝什么味道,然后给我们讲讲,这本书到底讲的是什么内容。
洛阳企业家读书会有句口号:“阅读改变认知,链接创造价值”。认知属于意识层面的范畴。所谓认知,至少你得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和内容。如果你连理解都理解不了,那就谈不上认知了。
关于读书,有一句话是带着批判色彩宣扬读书无用论的。那就是“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就犹如微信朋友圈有人天天发心灵鸡汤一样,“喝了那么多心灵鸡汤,却依然精神营养不良”。
读书和能否过好一生,似乎也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精神营养不良,绝非仅仅是喝多了心灵鸡汤造成。事实上,我们习惯了拿来主义,懒得对知识进行筛选、过滤、转化,继而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认知。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的信息,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和信息传播速度以分秒计算,以至于人们来不及思考和品味,下一波新的知识和信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汹涌袭来。我们经常发现,点赞似乎成了例行公事,我们往往根本就没有打开内容,仅凭标题就随手一点,似乎我们点赞的不是内容,而是标题,或者为了支持朋友。我们似乎没有认真思考和判断,就不假思索地进行转发。于是,这个世界,谣言满天飞,尤其是负面的信息传播得特别快。抓眼球、蹭热点、标题党,各路自媒体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世界唯一的真相,就是几乎没有真相。
人们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于是催生了市场庞大的教育培训机构,也造就了思八达这样的神奇培训公司,成就了刘一秒这样的“洗脑大师”。很多人热衷于参加这样那样的培训班,学到了所谓的许多“新兴的知识”,但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常识,学以致用。
对任何的理论和知识,我们都不能盲从。中国式众筹也概不例外。如果单纯去北京听杨勇老师的两天培训课,就认为学习到真知灼见,犹如西天取得真经一样激动不已,那是不理性之行为。除了去北京学习外,《中国式众筹》这本书我至少通读了五六遍,精读了三遍以上,常常有事没事的时候,又翻翻看看,每次都有新的理解。加入原创挑战群后,之所以坚持到现在,用一位师兄的话说,可以“逼”自己每天都要有新的思考,否则就没有灵感来源。原创挑战群,也同样是大浪淘沙,进进出出,真正坚持到现在的也就不到20人。这些人是真正用心思考中国式众筹,并身体力行地用原创去实践中国式众筹的。每一位原创君都是真正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批判精神的人。杨勇老师也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过这样的观点,“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杨勇老师也只是为有志于从事中国式众筹事业的首席架构师们打开了一扇门,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对于中国式众筹的理论体系,我们坚信大方向没有任何问题。但就技术层面和方法论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地创新,甚至在新的探索中延伸出新的理论。北大上百年的文化传承里,“独立批判”一直是北大精神之一。既然如此,中国式众筹,同样需要独立的批判精神。唯有此,中国式众筹之星星之火才能燎原于中国大地,甚至走向全世界。唯有此,中国式众筹方能在“传承中创新,创新中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