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与家人相处的秘密:爱、界限与规则》
作者:胡慎之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我们不懂婚姻时,组建了家庭;我们不懂教育时,拥有了孩子。因此,当我们面对夫妻关系、亲子矛盾时,无论如何努力,还是会感到力不从心。
正如杨绛先生所说: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望远处是风景,看近处才是人生。
婚姻就像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家庭需要经营,幸不幸福只有家人能体会。
一位妈妈每天处于焦虑中,孩子在户外玩,担心他感冒;孩子刷牙,担心他刷不干净。生活中事无巨细,都由她说了算,孩子没有一点自主权,甚至爸爸也插不上手。
看似乖巧的孩子,却没有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
终于,母子因为买玩具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孩子哭闹不止,爸爸在旁边也束手无策。
从中可以看出,妈妈非常爱孩子,但是她却不懂如何爱,更不懂爱的边界是什么,代替孩子做那些本该他自己独立完成的事。
另外,孩子是父母共同的责任,但在这个家庭里,只看到忙碌又焦虑的妈妈,爸爸的角色被弱化,他们没有遵循一些基本的家庭法则。
只有我们真正改变自己,学会在家庭关系中各司其职,不越界,才能拥有经营幸福家庭的能力。
胡慎之所著《与家人相处的秘密:爱、界限与规则》旨在帮助解决家庭矛盾,树立家庭边界和规则,让家成为温暖有爱的港湾。
胡慎之是知名关系心理学家,具备20余年丰富的实践经验,担任多家卫视的特邀访谈嘉宾,主编《家庭教育指导师》系列丛书,他还是壹心理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
在《与家人相处的秘密:爱、界限与规则》一书中,胡慎之从家庭矛盾入手,让我们解开心结,构建良好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01 打破代际遗传的魔咒
心理学研究表明:生活中很多孩子难以理解的行为,其根源在于父母。
当孩子未成年之前,所能汲取的能量来源是父母;当孩子成年时,想要逃离的也是父母。
当他们组建自己的家庭时,原生家庭的烙印就显示出来,形成代际遗传的魔咒,重复父母的模式。
要想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要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重建家庭模式。
胡慎之20多岁时年轻气盛,经常与父亲发生激烈的争吵。忽然有一天,他意识到,虽然他不喜欢父亲爱吹牛,但父亲的个性是源于过去的经历,自己要尊重并接受他。他们两个是独立的个体,要树立明确的边界。
既然无法改变父亲,那么就走自己的路,过好自己的生活。
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叛逆,在于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尝试与父母划定边界,确定自己的隐私范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只有身心与父母“分离”,才能摆脱代际的魔咒,建立自己与世界的联系。
胡慎之曾接触到控制型母亲的案例:一位35岁的女士,父亲去世后,夫妻两人搬去和母亲同住。但是,母亲却对她的丈夫百般挑剔,不得已他们两个离婚了。结果,母亲对她后来的爱人也是苛刻对待,对她也是诸多不满。
母亲害怕她离开自己,通过不断争吵干涉她的生活。
很明显,母亲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试图控制她的生活。
依胡慎之看来,母亲心里很脆弱,她担心被攻击和被伤害,担心失控的状态发生,所以只能先控制他人的生活。
控制型的人,其内心充满焦虑,无法忍受失控,把全部的希望放在孩子身上,容不得与孩子的“分离”。
一个时常处于焦虑状态又有控制欲的妈妈,很少会听孩子表达感情。
要解决这样的冲突,就要尝试改变与对方的相处方式。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好好沟通。不要回避问题,试着去接纳和包容对方,并且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划定界限。
当我们试着与父母和解时,也是与自己和解。正视过去的生命,拥抱未来的自己。
02 和谐的夫妻关系是家庭稳固的基石
婚姻中的男女双方,在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已经生活了数十年,势必会有原生家庭的烙印。
婚姻需要经营,是说两个人都要从1变为0.5,才是完整的1。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因为如果想去改变别人,终究要失望。
当面对外界压力,无法用语言表达,无法处理相关问题,就会产生愤怒。而愤怒会让人失去理智,不能冷静思考。如果不想争吵,就会采用另一种压抑自己、伤害对方的方式-----冷暴力。
胡慎之认为冷暴力是通过疏远、轻视和漠不关心的方式,使他人的精神和身体上遭受伤害。
一位37岁的职场宝妈,忙完工作回到家,还要辅导孩子功课,陪伴孩子到入睡。每天身心俱疲。丈夫对妻子的任何事情都不关心,也不沟通,有时还用冷暴力强迫妻子服从他的意见。
很明显,丈夫没有参与家庭的事务,所有的生活琐事都是妻子在忙碌,在过度付出。那么,妻子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越界了,要把丈夫的责任和义务还给他,让他也参与家庭事务。
叔本华曾说过: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离得太远会感觉寒冷,但离得太近,会被刺伤。
家庭需要夫妻双方的共同经营,所有破坏彼此关系的行为,都应中止,建立和谐的亲密关系对双方都有益处。
既然组建了新的家庭,那么和伴侣就要有新的家庭模式,毕竟幸福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胡慎之为改善伴侣关系,建立家庭新模式,提供了建议。
首先,把伴侣当作伴侣,把父母当作父母。
在婚姻中,当一方在严苛的、缺爱的环境中长大,就会有压抑的状态。Ta把爱人的关心视为另有目的,把爱人投射为父母,把童年受过的伤害反击到爱人的身上。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伤害到彼此的感情。
要摆脱这种状态,不妨回忆与爱人相处的温馨画面,来替代彼此的指责。在新的和谐关系中,疗愈童年受过的伤。
其次,当与爱人发生冲突,激发自己应激反应时,按下暂停键。
比如,一方提醒另一方事情时,接收信息一方不妨停留一下,不要过度解读,就不会触发应激反应。这样,思维模式就从对人改为对事,就不会影响双方的关系。
最后,家庭氛围的缔造,融合夫妻双方共同努力。
父亲决定家庭的高度,母亲决定家庭的温度。一个稳定、包容、有爱的家庭氛围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婚姻生活中,边界清楚,把对方当作伴侣,共同为和谐的家庭关系而努力。
婚姻对于人的全部意义在于,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03 学会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人生必修课
知名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如果孩子有问题,一定是父母出了问题。孩子认同并习得父母的行为方式。
孩子出生就是一张白纸,所有的行为和习惯都是后天习得,和养育人有直接的关联。
最近新闻报道,单身市民小周的外卖总被偷走。他想惩罚一下小偷,特意点了辣的蛋挞,告诉店家多放辣,留言区写“辣死我吧”。
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邻居居然给他打电话,让他赔偿孩子医疗费2000元。他一脸懵圈。原来邻居5岁的孩子被辣的满脸通红,喉咙红肿,惨不忍睹。家长不但对偷拿外卖的事绝口不提,反而说孩子只有5岁,能懂啥?
网友纷纷留言:看那货架挺高的,大人不帮拿,孩子怎么会够到。明知道是邻居的外卖,之前几次孩子吃了,大人不吭声,这次被辣到,马上打电话。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良好的家教是对一个人最好的滋养。
一个孩子的未来,深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中。培养三观正的孩子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孩子小时候,有的父母会说“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目的是让孩子因为恐惧和内疚而服从父母。其实,父母的本意是希望孩子可以乖一点,但是孩子尚小,他们分不清大人说的是真话还是玩笑话。
可想而知,这样的语言伤害,于孩子而言难免留下心灵的创伤。
当父母“尽职尽责”地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的时候,实际却是变相赋予孩子责任。在胡慎之看来,这是一种控制式的爱,并非真正地爱孩子。
父母该如何爱孩子呢?
好的亲子关系是爱和陪伴。
对于孩子来说,来自家人的安全感很重要。父母与孩子在相处的过程中,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投入地与孩子游戏,耐心地静待花开,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爱,都会滋养孩子强大的内心。
孩子从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中,感受到自我价值,形成自我认知。当与外界连接时,孩子会友善待人。
明确边界和规则。
孩子不听话时或做错事时,父母适度向孩子表达愤怒,让孩子明白违背规则会受到惩罚,促使孩子改正错误,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古语说:慈母多败儿。其实,父母适当地严厉,可以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说到愤怒,胡慎之特意强调“表达愤怒”和“愤怒表达”的区别,教育孩子要避免发泄情绪。只有真实地表达情绪,才有助于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感受,跟随孩子的节奏,接纳孩子,这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04 写在最后
有人说,家庭是一个人的底色,原生家庭是宿命。但只要我们构建新型的家庭模式,就能打破代际传递的魔咒,重塑健康的夫妻和亲子关系,在有爱和有规则的家庭氛围中,让孩子获得成长的力量。
胡慎之在《与家人相处的秘密:爱、界限与规则》一书中,通过大量真实案例,为有家庭矛盾的人们答疑解惑,让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亲密,让家成为永远的坚强后盾。
处理夫妻关系正确的方式是不要为别人贴标签,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去猜测别人的想法,更不要期望改变别人,要改变的恰好是我们自己,
处理亲子关系要学会用真正地爱孩子。纪伯伦曾说过:孩子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孩子通过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更有自己的未来,父母学会慢慢放手,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
幸福的家庭会滋养一个人的一生,亲密的家庭关系会融洽家庭氛围。愿我们都能学会与家人相处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