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阴影下,一些传统行业正在生死线上挣扎,而互联网健康行业却是借势而起,逐渐步入大众的视野,成为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就医新选择。在近期医保政策倾斜、获纳入“港版纳指”的利好刺激之下,阿里健康(0241.HK)与平安好医生(1833.HK)距离实现真正盈利或许又近了一步。
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报销,恒生科技指数占得两席
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提出会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且未来将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等一系列落地细则。疫情期间由于线下医院的资源紧张,许多非急症病人或是轻微型的新冠肺炎患者都会选择先在网上求医,而后根据指示再去拿药或是去线下治疗,足以看出互联网健康是有市场、有发展趋势的,如今的政策加码更会给互联网健康行业的成长带来直接的利好。未来医保商保等支付方的参与有助于打破限制其发展的瓶颈,在获得能与线下医疗一样可以报销的待遇之后,互联网医疗以其便捷、不受时空拘束等优势,或会成为更多人的求医首选。
7月20日恒生指数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在7月27日新推出恒生科技指数以追踪香港上市的市值最大的30只科技股,主要涵盖网络、金融科技、云端、电子商贸及数码业务等领域,其中两只互联网健康股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分别入选,截至7月17日比重分别为5.08%和3.98%,位列第七和第十。获纳“港版纳指”表明了互联网健康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收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随后花旗和大摩即分别唱好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受到多重利好的推动,未来或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支持二者更进一步的发展。
“圈地”式扩大用户规模,推动收入规模增长
与互联网行业的游戏规则类似,互联网医疗站稳脚跟的第一步就是有足够大的用户基础,这样才能为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充足的动力。
阿里健康主要依托天猫平台以及支付宝来开展一系列的医疗服务,其业务主要分医药电商平台、医药自营、互联网医疗、消费医疗以及数字医疗服务。目前其在天猫平台主要负责天猫医药平台以及线上自营店阿里健康大药房和阿里健康海外旗舰店的全面运营;截至2020年3月31日,天猫医药平台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过往12个月内有过一次或以上购买记录的消费者,下同)超过1.9亿人次,同比增长46.2%,其线上自营店阿里健康大药房和阿里健康海外旗舰店的年活跃消费者超过4800万人次,同比增长77.8%。除此之外,阿里健康也与支付宝进行深度合作,以支付宝庞大的用户群体为基础开展一揽子医疗健康服务。疫情期间由于线下医疗资源紧张而需求暴增,于2020年一季度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累计净活跃用户数超过3.9亿。阿里旗下这些成熟互联网平台的用户资源为阿里健康抢占市场份额和用户数量的积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是其收入迅速提升的最大动力,2020财年其总收入达到约96.0亿人民币,按年增长88.3%,过去四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60.9%.
与阿里健康不同,平安好医生主要在自己的应用软件上开展业务,通过自然流量、外部营销、推广活动以及转换其控股股东平安集团的客户群以拓展其用户基础。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数约为3.2亿人次,同比增长18.9%,其中约50.8%由平安集团的客户转化而来;月付费用户数目约为297万人次,同比增长26.0%,全年平均付费用户转化率约为4.0%,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付费用户数目的提升自然会促进收入的增长:2019年全年平安好医生收入约为50.7亿人民币,同比提升51.8%,过去四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6.5%.
由于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的运营模式以及财年周期不尽相同,他们的用户规模和收入水平无法直观的拿来比较,但是二者的成长路径整体看来比较相似,都是依靠着母公司已有的资源或是平台完成原始用户积累,从这一点来看阿里健康的优势不言而喻,这也是其过往收入增长更为迅速的重要原因。
经营亏损逐渐收窄,阿里健康现金流更胜一筹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互联网医疗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用户的付费习惯还在培养之中,加之为持续扩大用户群体,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都不吝惜在外部营销以及扩充医疗团队等方面的投入,这使得二者目前还处于净亏损的状态:阿里健康在上一财年录得近1570万人民币的净亏损,而平安好医生在2019年度净亏损约7.5亿人民币。但是回溯过往五年的盈利状况来看,二者的亏损均已出现不同幅度的收窄,阿里健康要明显优于平安好医生,自2018财年开始阿里健康就已经录得经调整后利润800万人民币,此后逐年增长,在2020财年约为2.6亿人民币。按照此趋势发展,阿里健康极有可能在2021财年实现收支平衡,甚至净盈利。
除此之外,阿里健康在现金流上也要明显优于平安好医生,自2019财年开始,阿里健康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就已经由负转正,约为4.0亿人民币,2020财年更是同比增长47.2%达到5.8亿人民币,这说明其整体的运营及盈利能力是合格的;反观平安好医生,自有披露记录以来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就一直为负,2019财年净流出约为5.0亿人民币,相比之下其在经营过程中的回款能力要逊于阿里健康。不过二者在流动性方面都无太大压力,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在上一财年结束时账上的净现金分别为25.9亿和49.7亿人民币,足以支持其短期内的发展和扩张需要。
以二者7月27日收市股价以及上一财年结束时的收入水平计算,阿里健康的市销率约为23.63倍,平安好医生约为21.55倍。阿里健康更大的潜在客户群体以及更好的运营能力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场对其的估值,但是整体看来由于二者同处互联网健康这个新兴行业,估值上差别并不大。未来当二者的盈利水平逐渐走上正规之后其估值水平有望继续提升,短期内建议更多关注阿里健康,其下半年将发出的2021财年中期业绩较大概率会出现盈喜,届时或会对股价有一定的提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