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村级工作力量要巧念“四字诀”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巩固农村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基层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村干部队伍稳不稳直接影响各项工作的落实效果和工作的连续性。各级党委应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念好“补”“育”“管”“励”四字决,全链条稳定村干部队伍,为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根本保障。

       以补促稳,让村干部队伍“有劲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要确保基层力量充足、队伍稳定。补充村干部不能简单地补空岗、充人数,关键是把好入口关,把政治硬、本领强、作风好的村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横向“选”,要抓好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班子成员和一般村干部三类干部,分岗位明确补缺要求,综合运用组织任命、党组织推荐、广泛招聘等多种方式,选准“头雁”、配强班子、建全“后备”,全方位蓄足“源头活水”。纵向“沉”,要推动县、乡两级干部向基层一线下沉,落实县级领导干部软挂包联工作机制和乡镇干部包村联户“2112”工作机制,统筹各村人口规模、干部力量、治理难度、乡村振兴任务等情况,坚持包村联户和管理考核“两手抓”,让下沉干部“真沉”“真干”,让村干部队伍力量“壮”、战斗“强”。向“调”。要打破村域、乡域界限,选派政治素质好、管理水平高、带富能力强的优秀村干部,以跨村任职、交流挂职、轮岗兼职的方式,破解“有坑没萝卜”“有萝卜没坑”等难题。

       以育促稳,让村干部队伍“有盼头”。“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培养村干部队伍如同“育苗”一般,要深耕细作,倘若育不好,建成的则是“海市蜃楼”,难以实现育好一颗种、种好一方田的“虹吸效应”。“字为本。要聚焦基层岗位及工作需求,持续实施“百名头雁赴江阴挂职跟班行动”,组织基层一线干部,分批次到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赴企业实地考察,精准提升推动发展能力和水平,让干部“学有所得”“干有所获”。“帮”字为重。要突出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由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担任村干部的政治导师和能力导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手把手、一对一进行传道授业,解决村干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等问题。“干”字为要。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大比武”活动,把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推到“前台”,通过赛思路、亮实绩、比干劲,推动干部在实践中炼党性找差距、补短板、砺作风、长才干。

       以管促稳,让村干部队伍“有干头”。只有“严”字当头、“管”字当先,把好关键时、关键人、关键事,才能推动村干部健康茁壮成长。管在“关键时”。要紧盯村干部进、退两个关键节点,坚持逢进必审、逢退必审原则,规范乡镇初审、县级部门联审管理机制,用好村干部每半年全覆盖联审制度,坚决把问题村干部挡在“门外”。管住“关键人”。要重点管好“关键少数”,落实组织部长与新任职村党组织书记见面制度,抓住村党组织书记任职前谈话,强化源头教育引导;要加强对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监督工作,探索建立规范村级事项决策和公开的制度机制体系,全面落锁小微权力,规范基层干部履职用权。管住“关键事”。要立足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建立完善村(社区)“两委”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规范村干部工作职责、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各方各面,提高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水平。

       以励促稳,让村干部队伍“有奔头”。干部干部,干字当头。激励干部敢干、真干、想干,就是要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平台。政策留人。要落实好村干部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管理模式,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管理监督的若干措施》《村干部年度考核奖惩方案》等方案办法,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要打通向上通道,按照“乡镇推荐、全县统筹”流程,落实好村党支部书记定向考录(聘)乡镇公务员、事业编等政策,拉满村干部职业发展“期待值”。待遇留人。要落实“基本报酬+绩效报酬+‘五个好’党支部创建奖励”激励机制,推动落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效益奖励、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等制度,全覆盖保障村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不断提升村干部岗位吸引力。情感留人。要建立真情关怀机制,积极选树“定海神针式”基层党组织书记、优秀村干部等先进典型,放大典型引路、榜样引领的示范效应。要完善和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建立村干部休假、荣誉退休等制度,帮助解决村干部工作生活实际困难,既为干部加油鼓劲,又为干部减负减压,以组织温情激发干部干事热情,增强村干部内生动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