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都在探讨施比受更为有福这件事。前面说过了,施比受更为有福与助人为快乐之本,必须在两个前提下,才会触发。
第一,帮对人
第二,甘心乐意的帮助人
这是我最初的想法。后来发现,“帮对人”这想法非常的主观。因为这必须依据我们的经验来观察,究竟这个人需不需要帮助,我们才出手。谈到借钱,借与不借,很多时候还是要看交情,看关系。如果你是一个非常重情义的人,那这钱就是非借不可,就算自己付上代价也不可惜。借的不是钱,而是信任。
大家都知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但大多数的借贷者,不是耍赖就是消失,真的是伤透了我们的玻璃心,也因为这样,更是看清了这人值不值得来往。
帮对人 - 弱势群体
话说回来,我们真的不该因此而灰心丧志,原因是这世上还是有很多需要援助的人。我在想,帮对人的另一个理解是,与其肉包子打狗,倒不如真正的去喂养有需要的人。
社会的弱势群体非常需要关怀和帮助,他们大多生活困难,或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或被排挤,像是孤儿、独居老人、残障朋友、低收入家庭、露宿街头的街友、难民、灾民、身心障碍者、某种没办法治疗的疾病病患等等。很多的非营利组织NGO,都是为了某些弱势群体而存在着。
说到这里,就想到了Mother Teresa,特蕾莎修女。她把一生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1950年,特蕾莎修女在印度加尔各答创办了仁爱之家,目的是救助那里最穷苦的人:难民、精神病患者、被遗弃的儿童、绝症患者、和无家可归的老人。
1979年,特蕾莎修女获颁诺贝尔和平奖,为表彰她在消除对和平造成威胁的贫穷及困苦所作的工作与成就。她到挪威领取和平奖时,希望挪威政府取消为她准备的国宴。她的想法是:“一顿国宴,只让一三五个人吃饱,但国宴这笔钱交给仁爱传教修女会,便能够让一万五千个印度人得到一日的温饱。” 挪威政府回应了特蕾莎修女的要求,答应她把宴会的六千美元费用交给她使用,她拿到这笔钱,同时还拿到了40万瑞币的捐款。那个被所有人仰慕的诺贝尔奖牌也被她卖掉了,所得款项连同奖金全部献给了穷人。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怎么看“施比受更为有福”?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从小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赚钱”。到三十三岁时,他赚到第一个一百万美金;四十三岁,他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公司标准石油公司,垄断整个美国;五十三岁时,他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且是当时唯一的“亿万富翁”。
但是没有多久,向来身体健康的他,居然罹患了一种“脱毛”的病,头发完全脱落,甚至睫毛、眉毛都掉光了,整个人干瘦到像一具活的木乃伊。他感到人生毫无乐趣的地步,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那时五十四岁的他,医生下了判决书估计他活不过一年。
有一次他去了教堂,领悟到圣经所说的“施比受更为有福”的真理,他开始反过来大量捐钱,成立洛克菲勒基金会,用大笔大笔的钱来帮助人。他的生活开始不一样,他活的很快乐,开始睡得着、吃得香、能享受人生了。洛克菲勒一生做了很多好事,都是因为真理改变了他。
当年被医生判死刑,五十四岁的他,开开心心的活到高龄九十七岁,才安然离世。他留给孩子的其中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我在地上所投资的都会过去,但在天上所投资的将存到永远。”
一个吝啬的人,不论他拥有多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舍不得给。要敏锐于别人的需要,及时伸出援手。软弱的人要扶助,缺乏的人要帮助。不要只是在心里同情,要化为行动;纵然我们能力有限,不能作一座照亮世界的灯塔,也能作一根给人间带来温暖的小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