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家里打扫卫生的时候,看见了这面奖状墙。其实不能说“看见”,应该是认真仔细的观看。它记录了我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大大小小26张奖状(还有一些因为某些原因弄丢了,或是没有贴在这面墙上),当然,这个数字并不庞大,也不能代表我优秀,用我小表弟的话来说“这些奖状算什么,我要是想要,能买一沓!”哈哈哈哈哈,这是他年轻不懂事的时候说的狂话。
记得那天和妈妈在房间里收看央视的一档节目——《挑战不可能》。上场的是一位5岁的小朋友(还是6岁,当时我没仔细看,所以记不太清了,反正年纪很小),他挑战的内容是:背古诗——场上的嘉宾在几千首古诗里随便找一首,然后在那一首里随便找一到两个字,5岁的小朋友就看这些提示,从而背出相应的诗句。虽然过程有点坎坷(有些会想不起来、卡壳等),但最后他还是挑战成功,赢得了场上的一片喝彩,连我妈妈也在旁边一直说:“厉害,是真厉害,这就是天才啊!”
这的确很让人佩服,至少在我5岁的时候,我是做不出来这样的成绩,但当时我就很不屑(可能当时脑子有点抽),说:“这根本不算什么天才,这个小孩可能只是记忆力比同龄人稍微好点,其他的都是通过训练得出来的,至于是自愿训练还是被强迫的,我们谁也不知道,所以他会背这么多诗,不算稀奇。”我妈听了以后,冷笑一声:“哎呦,你就酸吧!”我????
像类似于《挑战不可能》这样的节目,现在层出不穷,这让我们见识了无数各有所长的能力者,其中不乏小朋友,以前我也时常感叹“哇塞,真牛x!”但现在我都基本无感(当然,除了那些特别特别厉害,特别特别让我震惊的),因为我思考过一个问题:那些从小就这么优秀的人,长大了为啥就什么消息了呢?后来,我在一篇文章中了解到了一些。文章的原内容我已经记不得多少了,我只记得上面说,那些从小很优秀的小孩,分为两类——一类是他自身的确有天赋,这是上天赏的饭碗,一类就是我上面说的,所谓的天赋是通过后天训练出来的。后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他本身的资质平平,所以长大后那些从小的“天赋异凛”就会逐渐消失,因为你会的,别人也会,所以他们不再出众;而前者呢?自身的天赋让他们小小年纪就处于光芒之中,无论是自身的性格还是外界无法言说的各种因素,都让他们迷失了自我,从而懒惰松懈,逐渐淹没在庸庸大众的波浪中,这就是那些从小优秀的人,长大却很难有建树的大部分原因。
一个荣誉你一旦获得了,那就代表他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而人要做的是不断向前看,如果只是一味的停留在原地沾沾自喜着自己的荣耀,那这样的优秀是不长久的。当然你获得的那些代表着你自身的能力和潜能,他们也会在必要的时候给你一些激励,让你在困难的时刻能够想到:这点失败算什么,我也曾打下过江山。所以,还是古人说得好:能屈能伸,此乃大丈夫也!无论是从小就优秀的人还是貌不惊人,资质平平的大部分 ,我们只有一直努力奋斗,才会继续前进,否则超越与被超越之间,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