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这是盛唐诗人李白笔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开篇第一句。某初读时,便被其中的诗意与哲理所震撼,而今天我所讲述的主题便是——青春。
不知道各位读者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年少之时曾心怀大梦,及至成年便被各种房贷、车贷压的喘不过气,再到了中老年时又在孩子身边抱怨他们这一辈子从没为自己活过,他们的青春过着过着就这么没了。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上一辈人大多都是这样过来的,用四个字概括叫:身不由己。他们还来不及多想便被时代的浪潮给推向岸边,为了给下一代踏浪破风的机会。
所以接下来我要介绍的这首诗名为《遣怀四首·青春(其一)》,企图以中年人的视角诠释千帆过尽后的辛酸与无奈。现原诗呈现如下:
遣怀四首·青春(其一)
伏龙放翁 著
洞庭昔揽月,伏龙山今游。
迎风扶柳绿,青春难再留。
该诗第一句点明地点“洞庭”,也就是著名的洞庭湖,与第二句“伏龙山”相呼应,一水一山,刚柔并济。“昔”与第二句的“今”字形成时空互逆,给人古今之感。
而第一句的核心就在于“揽”之一字,之所以用该字,源于本人小时候听到的一则故事,说有一只猴子生活在水边,夜夜望着水中那月亮投射而下的倒影,于是生出把那倒影之月据为己有的念头,结果可想而知,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个故事化用在这里自是暗指年少时所追求的理想太过缥缈虚幻,从而导致如今事事难成。
由此引出该诗的结尾两句,写的是中年人在游伏龙山之时眼前所看到的景象,此时恰是春意盎然,百花齐放的好时节,路边的绿柳迎风摆扶,好不养眼。
但现实却是,我的青春再也回不去了啊。
此刻的景有多美,人的悲意就有多深,这就叫以乐景衬悲情。在古诗词当中,“柳”谐音“留”,也因此折柳成了友人间依依不舍,留恋不止的代名词。
所以请各位读者想象一下诗人笔下的中年人接下来会做什么。没错,折柳。诗人所描绘的中年人妄图通过折柳这一具体行为来表达自己对青春已逝难留的伤感,但这应该是朋友之间送别才这样做的啊,青春你若是我的朋友,又怎敢弃我而去?
没有人给予那中年人回应,一切都止于那“留”后的句号。所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年人真实的内心活动。
人到中年,看似经历过无数次的社会毒打,早已练就一副钢筋铜骨。但内心的敏感总是会随着突如其来的人或事而崩溃不止。 有时候很多人以为青春的失去意味着人生的可能性为零,但其实,我们从没有真正开启过我们的可能性,又怎么能随便把它定义为零呢?
在人生的夹缝中,我们不仅要学会生存,更需要把光明带给过去,未来和现在。
愿这个社会对中年人坦诚相待,愿伏龙诗话能给各位读者带去温暖与希望。
我是伏龙放翁,希望每位读者永怀青春之心,照耀未来前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