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手机微信里忽闪着一个陌生人发来的文字的:老师,我是初三的学生,考试总是很紧张怎么办?下周五放学我想和你在微信里聊聊”
电话很准时地打了进来:”老师,我考试焦虑,考试前一天的晚上很难入睡,一直到夜里一、两点才睡着,考试前半小时,我手心出汗,考场上,有时我也会大脑一片空白。女孩在电话里向我描述她的情况。
“你在害怕什么呢?”
“我害怕自己考不好”
“考试不好又能发生什么呢?”沿着对方的思路,我想找到女孩考试焦虑的源头。
“考试不好,其实也没发生什么?”女孩的回答让我断了通过一直向前走找到问题源头的路。
沿着对方的思路向前走,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那就沿着问题向过去经历寻找答案。
“你想想这种现象第一次出现是什么时候?”
“是在初二的一次二月考前”女孩的记忆很清楚
“在那次月考前,发生了什么?”
“我一次考试成绩下滑很厉害,后来又下滑几次,现在已经基本稳定了,但是那种焦虑的感觉也保留了下来”
“每次考试前,你是不是一直担心像初二那次成绩下滑?”
”有过前面的经历,我害怕再像那一次成绩的下滑。”
“成绩下滑后发生了什么?
“爸爸妈妈吵,老师吵我,其实爸爸妈妈也没有吵我,老师也没有吵我,但是我觉得还不如妈妈吵我一顿呢,我们老师还鼓励我,我内心觉得对不起爸爸妈妈和老师。”
“哦,你是说考试时,你会担心考不好,然后觉得对不起爸爸妈妈和老师,所以每次考试前你很焦虑“
嗯
”爸爸妈妈和老师有没有这样告诉你:你成绩不好就是对不起爸爸妈妈,对不起老师。“
”没有说过,是我觉得对不起他们。 ”女孩很清楚,这是自己的感觉。适度内疚感可以促使他们学习,过度的内疚感会产生压力,影响孩子的学习。
“到底你的这种感觉是真实的还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呢?现在我扮演你,你扮演老师,我们对对话,看看老师是怎样的回应的?女孩同意了我这个方法。
“老师,这次考试我没考好,我觉得对不起你。”我在电话端模仿着女孩的口气伤心地说。
“学习和成绩是你自己的事,和老师没有关系,是不是老师我哪些地方没有做好?”女孩刚模仿完老师的话语,接着就说:“其实,老师一点也没有责备我的意思”
“爸爸,妈妈,我考试没考好,觉得对不起你们”我又在电话这段模仿女孩的口气和爸爸妈妈诉说。
“是不是压力太大了,还是学校发生了什么事?”女孩模仿着爸爸妈妈的语气回应我后说
“爸爸妈妈根本就没有觉得我考不好对不起他们,是认为我学习压力大了,才来问这样一个问题。”
爸爸妈妈老师是来帮助我的人,我愿意接受爸爸妈妈和老师对我的帮助,我享受爸爸妈妈和老师对我的帮助,我很感谢爸爸妈妈和老师对我的帮助!
女孩在微信电话里和我重复完这这些话语后欣喜地说:
“老师,现在我心里好好轻松啊,原来,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
“老师,下次考试,我一定能考得更好,你等着,我会把成绩会发给你。”
我给女孩发了个笑脸,谢谢你对我的信任!
在陌生的网络世界里,我认真地倾听,对她的信任给了女孩无限的支持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