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四岁便以“让梨”而出名,他也成了许多家长或老师教育孩子的榜样,于是便有了世人皆知孔融谦让。当然,孔融也是天资聪慧,博学多才,连曹操都敬他三分,不过,真实的孔融可不是一直都是个被人敬重的高尚君子哦!话不多说,自行分辨。
成年孔融,抛妻弃子。
在青州被围困之际,孔融为了保持住一个名士应有的风范,依旧饮酒作诗。在青州城快要被攻破的时候,孔融在亲随的护卫下静悄悄的逃走了。没有带走他的妻子孩子,而孔融的妻子与孩子在城破之时,被袁谭军队所杀。
亲子无亲论,口无遮拦引火自焚。
孔融曾说:“父之于子,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意思是说,父母没有什么可亲的,对父亲来说,生孩子只是为了满足情欲,对母亲来说,肚子不过是容器,孩子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而已,孩子生出来了和容器就没有关系了”。
虽然他提出的“亲子无亲论”是为了反对曹操倡导的以“孝与义”治天下,但是他这样口无遮拦,大放豪词的说法真的令人一时半会无法接受。而他,也真正的践行了“言多必失”这一至理名言,因为他与曹操政治立场不同,所以刚好被曹操以他那些不孝不亲的言论处死。
道德诡辩吃人说
据晋朝的《物理论》记载,汉末有个叫管秋阳的人与弟弟及其同伴,因避战乱而结伴同行,天下雪断了粮食,管秋阳就对弟弟说:“现在如果不吃你的同伴,我们三人就一起死。”于是兄弟俩一起杀了这个同伴,得以活下来。
孔融对这件事的看法是,管秋阳爱惜父母赐予的身体,所以吃了同伴,没有什么错,因为这人只是一个同伴,不是朋友,如果像管仲吃了鲍叔,贡禹吃了王吉,就不行。而管秋阳吃的那个人,不过是一只能说话的鸟兽罢了,就像狗吃了一只狐狸,一只狐狸吃了一只鹦鹉一样,这没什么奇怪的!
孔融的意思难道是只有管秋阳两兄弟是父母生的,那个同伴就不是父母生的,所以就不必爱惜父母赐予的身体了?如此诡辩实在有悖人伦,可见孔融对生命的认知的确存在偏见!
但是,我们不能因其品德低下,认知存在偏误,就否认他的全部,毕竟他还让了一个让世人皆知的梨,不管怎样这件事对我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因为这一直是老一辈人孜孜不倦教育孩子的积极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