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讲的是寻找视角构图方面,不要简单的把这些理解为只是我们的某一节课,有可能是你摄影核心。
🥝在按下快门的前一步应该是观看世界,常常会觉得拍下来的照片往往没现场更好看。因为肉眼观察的阶段,脑海里是会自动组合排列的,把不想要的有取舍地忽略掉。但是你不加取舍的把看到的全部拍下来,那他们都会变成图像上的重点,给观看者带来视觉干扰负担。
所有在拍照之前一定要有一个【框】意识,假想在你的眼前是有一个【框】的存在,专注于某个局部,某个点,那就把它表现放大出来。又喜欢A又喜欢B,如果他们在体量和视觉感觉上是差不多的物体,那就分开来拍,不要集合到一个画面里去,只要留心观察一下你喜欢的照片,里面的内容是不是都比较简洁,尽量做减法,不要贪多。
上面讲的是一个构图的前提,至于把你看到的画面怎么输出出来,就是形式上的构想,内容为核心,形式做包装。
把上节课讲的复盘一下,把课程看完的前提下再看这一段文字,效果更佳。
一、景别来分,镜头语言分超大景 大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细节,按拍摄主题所占画面比列来分割的,这些只是学术术语,没必要纠结于具体是个多大比例,人的惯性思维,中景近景应该是拍得最多的,并不是说不可以,除此之外还可以让你的画面更丰富些,比如人小景大的形式,是能带入更多的环境要素。特写细节可以让自然流露的情绪放大数倍展示出来,学摄影要有一颗敏感的心,看到常人不注意的地方,比如水流的波纹、木头的纹理、皮肤的质地、树叶的经络。。等等这些,记录下来能激发别人去想象,原来这里面还有另一番世界。
包容万象,目之所及,远可眺景,近可观心。
二、平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拍孩子和动物的时候,和他们身高上的天然差距,迫使我们要做出改变。ta站着你就蹲着,ta蹲着就趴着躺着。机位和他们的视线平行,这样拍出来的画面,看起来更亲切是直抵心灵的交流。除此之外还有俯视 仰视。
三、前景的运用,前景是为了让照片更赋有层次,观看的时候有临场带入感。除了简单粗暴的很美很漂亮,也有朦朦胧胧、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
四、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去拍摄一个人,关注点不要仅仅存在于人物身上,周围的物件身处的环境,都是存在的一部分,多利用一些空镜头的拍摄,让照片的境界有所升华。
五、电影分镜头的拍摄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场景,你打算安排哪些角度,哪些景别,怎么用镜头语言去讲述把你看到的告诉别人,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叙事体的拍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