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点摘抄
1、元认知能力:
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2、一个人的财富创造能力最终也只与元认知能力有关——其他的都是附属因素。
3、“容易被情绪左右”本身就是元认知能力不强的表现。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
这种情绪对我的思考有没有帮助?
如果有,我该如何好好利用?
如果没有,那我应该如何避免?
很多人在生气的时候做了“傻事”。其实那在我看来只是并没有想清楚自己生气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及时阻断这种影响而已。
4、思考方式的改变之所以非常困难,是因为它是从底层上的修正。
5、如果说单纯利用脑子来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比较困难的话,那就不妨把这个过程写下来。
6、少数人,则会把自己逻辑不清的留言拿出来反复琢磨,看看哪个部分出现了问题,并挣扎着去修正每个错误。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一点点拉开的。
7、深入思考不只是时长的问题,而是要对同一个问题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维度的思考。
8、认知能力好比是马,而元认知能力是马车夫。
马车夫要驾驭马,但是马如果不听话,两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最终屈服。
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有多少次是马随意地拉着马车跑,而不顾马车夫的指令。这其实就是我们脑中的元认知能力不够,导致无法好好控制认知带来的结果。
9、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智商、情商,根本在于思维模式的差别。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言行、个性和生活状态。
10、元认知能力其实就是我们大脑的“食品质检员”。我们要用有限的注意力去筛选那些对大脑成长真正有意义的食物,而不是不顾质量地拼命硬塞。
11、很多人其实不是不想沟通,而是自己都没有想明白,就急着跑去找对方。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对方提出了几点不同意见,就已经刺激到自己,并且不想继续交流了。
所以说所谓的沟通技巧,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先把问题想明白,深层次地想明白,然后在把这些内容一层层地表述出来。
二、个人体悟
时间在过后才显得飞快,各种念头一不小心冒出来,时间已经悄悄溜走。元认知锻炼的就是这种能力,思考自己产生的想法,从中不断提炼。
看了几篇万维纲的“为什么佛学是真的”,里面有讲人的“自由意志”,和认知能力有关联
里面说自然选择给人的大脑提供了七个思想模块 ——
1. 自我保护
2. 吸引配偶,也就是前面说的“求偶模块”;
3. 保住配偶,也就是防止配偶跟别人跑了,这个模块一旦开启,人的注意力就不是在异性上,而是在潜在的同性竞争对手上了;
4. 群体认同感,希望加入组织,获得社交和团队合作;
5. 关爱亲属,保护自己的孩子和父母、兄弟姐妹等有基因关联的人;
6. 社会地位;
7. 避免疾病,我们看到不干净的东西会感到恶心,喜欢舒适的环境。
你没有“自由意志”。你的行动只是被这些模块推来推去而已。常常是某个模块已经控制你了、已经让你做好决定了,事后,你才“意识到”你做出了这个决定,然后你的叙事自我还要给这个决定编个理由。
模块占据你大脑的方法,是感情。每个模块都向你输出一个感情,哪个感情强,哪个就容易抓住你的注意力。这就好比你身处一大帮朋友、谋士和下属之间,他们每个人都在跟你说话、都想让你按他说的办 —— 谁说话的声音大,谁就更能吸引到你的注意力,你就容易听谁的。
而且这些模块还根本不靠谱,他们给你出的主意常常根本就是坏主意。你被“他们”迷惑,他们不是“你”。
这就好像一屋子的人都在让你干这干那,而你非常酷,直接忽视大部分人的声音,自己选择了对你最有利的意见 —— 哪怕他的声音很微弱。
不过慢慢你就会发现情绪和思考其实是可以隔离开的,等这部分的元认知能力开启之后,你的思考质量也会提升许多。
今天小小实验了一把,晚上哄孩子睡觉,喂奶的时候他咬我,咬了我好几次,很痛!我忍着没发出声音,用手指抵开他的嘴巴,不喂了。他开始哭闹起来,发脾气的那种,也不肯让我抱。我爸妈在他第二次哭的时候,进来硬是把他抱出去玩了,这时候已经22点多了。我生气得不行,坐在床上发脾气。坐了一会,想着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思考自己的思维。
我为什么生气?是气宝宝咬疼了我?还是气他这么晚还不乖乖睡觉?或者是在生气父母对我的不信任与责怪?都有一点儿。宝宝咬了我很疼,爸妈对于育儿观念和我差太多,我觉得她们不理解我,不相信我能哄好宝宝,这么晚了,宝宝应该睡觉了,还一个劲地要他到客厅玩,到底她们是怎么想的?想着想着,我的情绪与自己分开了,我觉得我没那么生气了,甚至一点都不生气了,到客厅平静的把孩子抱进房间来哄他睡觉,晃啊晃,10分钟之内就睡着了。 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感觉真好!
真的很期待升级自己的大脑,提升元认知能力,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有了“自由意志”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