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波高校录取季的结束,最近总有准大学生来找我哭诉或是抱怨。
有人说,分数不理想我曾经很想要复读。
也有人说,虽然分数不理想但是这不能证明我的能力,要在大学继续好好努力。
回想起来,不知何时起,这个社会把“分数”两个字抬在了极其神圣的位置,当它神圣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词,叫做“高分低能”。于是又有很多人围上来,抨击我们的教育,培养了不少,所谓“高分低能”的傻瓜。
那么“高分”的背后究竟是高能还是低能,换句话说,“高分”和“能力”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明确明确这两个词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概念。我们说得“高分”,指的并不是冒失的、偶尔的高分,而是分数长期能基本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能力”呢,指的也不是全面的吹拉弹唱人情世故能样样通的能力,毕竟,有所长即有所能。
现在我来正经的开始谈谈这个问题了,高分到底能不能体现高能?
突然想起曾经自己高中时期广为流传的一个段子,那时候大家总会跟在一个年级第一名男孩的身后小声议论:
“知道他为什么永远都不穿系鞋带的鞋吗?因为他根本就不会!”
高中三年,似乎真的没有人看见过他穿有鞋带的鞋,因此也没人见过他系鞋带。
可是这么些年我却一直觉得,反正没人见过,谁又能证明他真的不会呢?或许是他觉得系鞋带这种事浪费时间罢了呢。
人们总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某个孩子在考场上是天才,在生活中却成了弱智,什么都不会做,缺乏必要的常识。
我有一个现在在名校的同学,高中时代因为缺乏常识说过一些非常可笑的话,例如:
“天呐原来门还有反锁这种功能!”
“天呐原来身份证还有时间限制还有保质期!”
“天呐原来大瓜子不是在大向日葵里结的而是在西瓜里挖的!”
笑罢了也许你还会心想,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知道还能上名校?顺便感叹一下简直是名校之祸……其实今年又见了她一次,她变得练达睿智,分分钟能把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我调侃她说你竟然学会怎么过日子了,她却认真的告诉我说:
“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比微积分更难的事了。”
至此我认为,高分高能虽不能称定律,但一定也是规律,因为简单的高分背后其实有太多复杂的因素,首先,你得自知。
自知俩字,只是说起来容易,毕竟看不清自己的人太多,尤其是做学生的时候,总觉得只是自己粗心,总觉得只要努力绝对随便超越某某某,总觉得我玩一玩以后该努力的时候会努力的……
高分的人,一定得先自知,看得清自己才能做得好事情,而在这个社会,能看清自己又有多少呢?
其次,你得有很多优秀的素质,你要认真,你要坚持,你要谦虚,你要会合作,你要有很强的自控力和理解力等等……当一个人同时具备这些能力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仅仅看到表面的高分,更要看到这些能力能够发挥出的潜力依然会让他们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成为佼佼者。
最后,前文已经提过,能力指的绝对不是全部各个领域的能力,而人们却往往通过“历史高分不代表地理高能”来否定某人的能力,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太多事情,我们还是无需苛责,尤其是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更是不该苛责,这世界上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才,那又何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只把全能当做能呢?
我不希望这是一个惟分数是图的社会,但却更不希望这是一个对分数毫无所图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