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溪从小就爱读书,从漫画书到带拼音的书,到整本的长篇小说,已经读了不少了!父母也支持她读书,经常给孩子买书,带孩子去图书馆!书读得多了,头脑也充实了,说出话来也是头头是道!
阅读的意义不仅可以让孩子言之有物,而且能丰富孩子的心灵世界,提高他们的认识。说出来的话才能更丰富、生动和深刻。阅读不仅仅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词汇量,还可以让孩子间接参与他人的生活,丰富人生经历。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爱读书、会读书,通过读书提高口才能力呢?就从下面一些方法做起吧!
1.父母要纠正关于阅读的错误观念
首先,阅读远远不只是读“语文课本”。有些父母会让孩子抱着语文课本天天读、天天背,他们觉得这就是“阅读”。其实,只读语文课本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文学经典作品瀚如星海,语文课本收录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尤其是现在的语文教学方式比较枯燥,这就让很多孩子对语文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读更多的课外文学作品,多培养孩子的语感,让孩子学会欣赏文字的美、爱上阅读。
其次,父母不要担心孩子读书会影响学习。很多父母和孩子都会认为读课外书是没用的,而且会影响学习,所以不能读。过于沉迷于课外书当然是不对的,但不能因此就剥夺了孩子阅读的权利和乐趣,而是应当引导孩子合理分配读课外书的时间,让他们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多读书。孩子多读书,他们的知识面、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会提高,这对他们学习其他科目也是有帮助的。
最后,读书是娱乐,不要让孩子把它当成“学习”。有些父母也会让孩子多读书,但他们会让孩子读完了讲给他们听、背给他们听,甚至让孩子写读后感等,这就弄得孩子很疲惫和厌烦。如果读课外书和他们学语文课本的方法一样,既枯燥又有压力,他们怎么可能会爱上阅读呢?只要孩子读的书是无害的,就要让孩子轻松、愉快、自由地读,他们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能理解就好,不要强求他们记住,不要强求他们读了之后有多么大收获、多么大的改变。改变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读得多了,阅读能力和口才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2.引导孩子读书,但不要强迫
对于不爱阅读的孩子,父母不要强追,而是要想办法诱导孩子去读书,让他们主动去发现读书的乐趣。
例如,父母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都会不忍释手,并发出赞叹:“好看.太好看了。”孩子都会有好奇心,会问你:“怎么好看啊?”父母可以讲给孩子听,并告诉他:“我没看完。看完再给你讲。”孩子被你吊起了胃口,就会这样说:“不等你讲了,我自己看吧。”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引导孩子读书。
3.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
要想更好地阅读,还要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
精读:逐字逐句地读,速度会比较慢,用这种阅读方法更容易理解一部作品。粗读和略读:粗略地读,大致翻翻,圆图吞枣,喜欢读的部分就细读,不喜欢读的部分可以跳过,全凭自己的兴趣。
默读和朗读: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有些诗歌,或孩子特别感兴趣的部分也可以大声读出来,体会文字美变成语言美的乐趣,朗读的时候也可以和其他人分享。摘抄或随笔:孩子在阅读的时候遇到自己喜欢的词句,可以摘抄下来,有时间就可以反复阅读这些“精华”还有的孩子读完一本书之后,会很受感动和启发,抑制不住地想把这种感受写下来,这就是随笔。父母要鼓励孩子写随笔,这对孩子积累词汇和提高文学修养有很大帮助,孩子的口才能力也将同时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