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係原創,首發平台簡書,文責自負】
常聽人說,現在的Z世代(指1997年至2010年之間出生的年輕人)在現代科技和社交媒體泛濫的世界裡,已經將“已讀不回”視為常態,特別帶著一種社交戲劇感。想像一下,你發了一條訊息,心中滿懷期待,卻發現對方已經“已讀”,卻遲遲不回覆,這感覺就像是在等一個永遠不會到的快遞,讓人既惆悵又難過!
我問過一些同齡朋友,當他們遇到“已讀不回”的情況時,心情和反應又是怎樣的。朋友甲說:「這種情況常讓我懷疑人生,甚至開始反思自己的魅力。難道我的訊息不夠有趣,還是我發錯了人?腦海中不斷上演著一場自我懷疑的連續劇。其實對方可能正在看訊息,一邊思考“我該怎麼回?要不要發個表情包?不行,這樣太隨便了。”於是,隔著螢幕的距離感也漸漸加深。」
朋友乙則表示:「這種“已讀不回”的狀態,簡直就是心理戰。我會開始計算對方的“已讀”時間,甚至撰寫一份詳細的回覆策略,像是在準備一場會議。心中幻想著對方可能在忙碌,卻不知他們可能正在追劇或玩遊戲,完全忘了我的訊息。漸漸地,我感覺“已讀不回”就像是一場社交權力遊戲:誰先回覆,誰就輸了!讓人忍不住想參加這場比賽,看看誰能忍住不回覆的誘惑。」
其實,不僅是Z世代,隨著時間推移,不論是因為忙碌、懶惰還是故意為之,“已讀不回”已成為了我們大多數人社交生活中的“常態”。即使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軟體讓交流變得更便捷,但也導致了溝通的淺薄。許多人收到訊息後,因忙碌或心情不佳而無法及時回覆,而“已讀”功能卻讓對方感受到被忽視的失落。實際上,對方可能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或擔心自己的回覆會引起誤解,這使得交流變得更加謹慎,有時甚至會避免直接對話。
所以,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時,不妨輕鬆一笑,保持正面思考。或許對方正在思考:“該怎麼回才不會被認為冷漠呢?”或者,對方今天過得不太順心,沒有心情與人交談。面對這種現象,我們應學會放下焦慮,以更開放的心態理解他人,並在適當的時候主動溝通,這將有助於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茶館小隅 於2025年1月20日中午
圖片來源: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