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两张图
上一节我们讲到过成为专业领域中的20%。
事实上,这种时间因素有很大的局限性,仅仅通过时间的积累并不一定能够成为顶尖人物,例如像宝钢的工人,干了20年,也只会炼铁中的某一项技能,哪怕你再熟练,你所获得的技能也只不过是一项技能用了很多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大规模的机器人上马,工人也就只有被淘汰的份。
那么在这20%的人群中他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呢?
事实上,这些人的共同的行为模式是:输入、思考、输出、再输入的循环。
输入:学习知识、经验、技能。
思考:通过已有的事物认知对输入的技能进行归纳、演绎、类比、逆向思考等方面的联系。
输出:将思考转为指引自身前进的实践,包括交流、写作、练习、教育他人等等。
事实上,这种行为模式在每个人的日常工作中都存在,那么这些20%的人究竟强在哪里?
如果把输入、思考、输出,这一循环比成汽车的四个轮子的话,那么这些20%的人实际上是加快了这些轮子的运转速度。
例如做生意的人为什么会比工厂工人脑袋灵活,收入高一些。从本文的角度来讲,因为做生意的人大脑中输入的内容包括员工管理,市场营销,产品进销存等认知内容多于工人,对这些事情有深入的思考,并能及时的处理问题进行改正,而工厂工人由于输入的内容有限,主要是单一的工作内容,这些内容并不需要深度的思考,只需要固定的进行输出即可完成。尽管大家都在遵循输入、思考、输出的循环,但在最初输入的知识量上,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了。
但是也别认为自己增加知识的输入量就完事了,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读了很多书,却好像没有什么用,如同懂得了很多大道理,仍旧过不好这一生。(具体可参看我的简书《别读书了,你只是在做知识的硬盘》)
实际上,在这整个循环中,输入仅仅只占1/10。起决定作用的是输出。输出的多少决定着自己成就的高低。这种输出可以是写作、交流、教育、实践等。
我们的行为模式尽管一样,但是如果想成其中的20%,就应该加快自己输入输出的循环,快速的输入输出,尽一切可能将自己所获得的认知进行输出。可能刚开始并不如人意,却是发现自身不足并再次进行输入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