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穆书院【书里】23阶|《了凡四训》用书会第二周功课:
立命的前提是“认命”。所谓“认祖归宗”。藉此整理,感恩父亲及先祖。
朱氏的起源和来历主要源自多个源头,包括姬姓、祁姓、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朱襄氏:朱襄氏被尊为朱姓的始祖,他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今河南商丘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其后代以朱为姓氏。这一支朱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上。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虞舜的大臣朱虎,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其子孙在先秦时活跃于冀鲁豫地区。
朱襄氏治理天下的传说,如制作五弦瑟以调和阴阳,体现了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祁姓: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裔。丹朱的后裔中有一支以他的号为姓,形成祁姓朱氏。
这一支朱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300年左右。当舜败丹朱于丹浦后,丹朱后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隋唐时期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构成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曹姓:朱姓的另一重要来源是源自周朝诸侯邾国的曹姓朱氏,距今约2400年左右。
据《史记》等史书记载,黄帝的后裔陆终的第五子名安,大禹赐曹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国(今山东邹城市一带),建立邾国。后来,邾国被楚国所灭,邾国公族以故国邾为姓,后来去掉了代表城邑的耳朵旁,变成朱姓。
先秦时期,朱姓的早期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地。这是朱姓起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子姓:出自宋国君主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公子朱的子孙后代就以其名字为氏,称“朱氏”。
少数民族改姓:在南北朝、元朝等时期,许多少数民族如鲜卑族、蒙古族等均有族人改为朱姓。
常见的朱姓图腾是赤心木,也就是“朱木”。
在古代汉字“朱”的构成中,“木”字旁代表树木,“一”字则被认为是指树心,象征着树木的红色核心。
也就是说:“朱”的原义就是树,因树心呈红色,称为“赤心木”,属松柏一类。在甲骨文、金文中,在木的中心加一圆点,表明此事。
远古时期,人类在童年时代盛行各种图腾崇拜,有一支血缘氏族群体对周围的赤心木产生了特殊情感,他们把赤心木叫做朱木,并将其当作本氏族的神而崇拜,认为自己就是这种神圣朱木的后裔。于是,朱木便成为这个氏族的族徽和图腾,这个氏族也把自己称为“朱”氏族,久而久之,这一习俗被本氏族代代相承,并得到周围其他氏族的普遍认同,古老的朱氏族便形成了。
历史名人
朱姓在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
朱买臣:汉朝中大夫(约公元前174年-前115年),吴县(今苏州)人。他家贫好学,卖薪自给,后遇同乡严助推荐入朝廷,因说《春秋》、《楚辞》得到汉武帝赏识,拜为中大夫。他平定东越叛乱有功,后因淮南王刘安谋反一案牵连被免官,不久复任丞相长史。
朱士行:三国时期高僧(203年-282年),法号“八戒”,祖居颍川(今河南禹州)。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僧人,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朱温:五代十国后梁建立者(852年-912年),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他早年参加黄巢起义军,后归降唐朝,镇压义军有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等职。他逐渐扩大势力,最终建立后梁政权。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和词人,朱淑真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她的诗词多抒写个人情感生活,尤其是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她的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
朱熹: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被尊称为朱子。他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也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他的思想对元、明、清三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这三朝的官方哲学,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人的重要地位。
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庙号为太祖。这位出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的皇帝,在25岁时参加了红巾军反抗元朝,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年号洪武。他在位期间努力恢复生产、整治贪官,史称“洪武之治”。
朱棣: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后人称其为永乐大帝或永乐皇帝。他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内阁,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西北置哈密卫,西南置大古刺,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
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其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朱柏庐:朱用纯(1627 ~ 1698 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朱德:朱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战役,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朱自清:朱自清是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曾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并在北大学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平民教育讲演团中发挥作用。他的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为开拓新诗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朱光亚: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在核能利用、核武器研制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分布情况
朱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建立过两个王朝,除了明朝,另一个是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根据2013年的数据,朱姓在中国位列第13位,主要分布在江、浙、皖地区,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2%,总人口约有1500余万。
朱姓人口现况:
在百家姓中,朱姓的排名也相对稳定。在宋版《百家姓》中,朱姓排名第17位;而到了现代,根据人口排序,朱姓的排名有所上升,位列第14位或更前(具体排名可能因不同统计时间和标准有所差异)。
截至2021年,朱姓的人口数量超过1800万人,据估计达到了1810多万,使其成为当代中国最常见姓氏之一。朱姓在当代中国百家姓排名中位于第14位。朱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5%左右,是中国人口最多的14个姓氏之一。
朱姓人口分布在全国相对集中,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南、安徽、浙江、广东五省,这些地区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湖南、山东、湖北、四川、江西、云南、河北、上海八省市,大约又占34%。江苏为朱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朱姓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苏浙皖的朱姓高密度聚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