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 美美与共
——杏坛网研班主任作业(二)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热情地讴歌赞美家校合作,视其为“最完美的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定是先接受家庭教育,然后再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使命是“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学校教育需借助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教育,只有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家校合作才会更加有效,最终形成教育合力。
做班主任期间,家校合作一直是我的弱项,一直以来,想寻找家校合作的最佳途径。
在朱小四老师的讲座中,最佩服地是她的家长会,能把家长会开得那么成功,家校合作一定也会是最成功的。
家校合作之微信篇
现在的初中生比较娇气,吃苦耐劳精神不足,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周六早读迟到。学生迟到之后,我最常用的一个方法是给家长发信息。家长对我发的信息都比较重视,总是第一时间回复,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效果不佳。
记得有一次周六上课,因为天气寒冷,迟到的比较多,有四位学生,我分别通知家长,问明原因。
这几位家长都比较配合,也及时做了回复:
家长一:不好意思,今天我喊孩子起床晚了,下回我一定及时督促孩子改正,争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谢谢老师提醒。
家长二:今天孩子的迟到,是我做家长的失职,我忘记了今天还要上课,所以没有定闹钟,保证不会再有下次,谢谢老师的提醒。
家长三:孩子去学校的时间并不晚,中午回来我了解了情况,主要是为了等一个同学吃早餐,所以耽误了。我已经告诉他了,不管什么原因,都要按时到校,无论学习好坏,态度要端正。
家长四:班主任你好,孩子这周已经被点名批评两次了,一次是作业、这一次是纪律。我会跟他好好的谈谈,查清问题,改变学习态度,坚持做一名自律、有责任心守纪律的中学生。同时也谢谢您的严格教育。同学们,天越冷、越是周末,老师越是在考验你们的学习积极性。
加油,祝大家周末愉快!
第一位学生的家长话语里用了“一定、争取”之类的词语,带有主观色彩,第二位学生家长的话语里用了“忘记,保证”之类的词语,也带有主观色彩。第三位学生的家长说明原因后,说出了以后的措施,但是有为孩子开脱责任的嫌疑,第四位家长思路清晰,对症下药,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表示对老师的感谢。
不难看出,前两位家长都把错误拦在自己身上,孩子会更加依赖家长,自律性依然不强,下次还是容易犯类似错误。第三位孩子的家长虽然比前两位认识深刻,但是没有找到孩子迟到的根本原因。第四位家长的不同就在于先分析原因,再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样的孩子就会越来越自律。
谁的效果更好,一目了然。
单从这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家长配合越积极,家庭教育越好,学生越优秀,家校合作一定越令人满意。
家校合作之家访篇
家访,是我做班主任期间,经常会做的事情。有一次家访,我印象非常深刻。那一年我带九年级,分班后不久,就发现我班有一位男生,经常违反纪律。
有一天上课,数学老师又来告他的状。我当时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他:“你来学校是干什么的,难道就是为了违反纪律吗?看你现在成什么样子了,上课要么捣乱,要么睡觉,再这样我给你你爸爸打电话,让他把你领回去!”
他一下子有了情绪:“你打呀,你有本事把他叫来!”
我没有继续与他较真,而是等他平复情绪,冷静下来之后,问其原因,才知道前一天晚上,他爸爸刚打电话训斥他一顿,父子俩不欢而散。
他说从记事起,爸爸就外出打工,一年难得回来几次,每次回来都是与他吵架,从来没有关心过他,他也从来没有得到过父爱。
看着他伤心的样子,我突然明白了他的所作所为,我开始同情他。
那天晚上放学后,我越想越不放心。就让老公陪着我去家访,一路打听,好不容易找到他家。
他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和他,他们看到我之后,非常惊喜,我们聊了很久,也聊了很多。自那次家访之后,这个孩子的态度也来了180度的大转弯。不仅学习上变得积极了,还主动担任了课代表,与班里的学生交朋友,越来越阳光。后来,这个孩子顺利考上了二高。
这次家访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家访并不是随心所欲的,选择合适时机非常重要。
被家访的学生大都是有这样或者那样问题的学生,所以家访时一定要注意语言委婉,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家访不是为了告状,而是为了了解情况。学生的心理防线解除了,就容易向老师敞开心扉。
家访,也需要智慧。
做智慧班主任,任重而道远。
努力学习,积极进步,期待家校合作,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