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炎热的夏季,
“冬病夏治”这个词总会被提起。
俗话说得好:冰箱里的西瓜,
空调房里的WIFI,都不如——
让潜伏在身体里的“冬病”烟消云散。
健康这件事,向来都得走在时间前面。
等到疾病发作再去调理,
就已经受了不少罪了。
又到了“冬病夏治”的好时节
很多人都想把握机会好好调理身体
那么,“冬病夏治”能治哪些病?
又是怎么个治法呢?
何谓“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的“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
冬病:冬天易发的疾患
冬病是指冬天易发作、病情加重的一类疾患:
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女子宫寒、老年畏寒症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等。
这类疾患往往病程较长、不易根治。
夏治:借助太阳的力量
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最高峰,尤其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经络活跃。药物也最容易通达全身,体内的寒湿病毒邪气也最容易排出体外。
冬病的人本就体质虚寒,到了冷飕飕的冬天,身体的寒气只会雪上加霜。而盛夏时节,天地暑热蒸腾,身体阳气在表,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运用穴位贴敷或艾灸等传统中医方法,能迅速将体内深藏的寒湿邪气驱赶出来,故「冬病」最宜「夏治」。
很多沉疴固疾三伏天调理,也事半功倍。
这是一年中利用中医调养的最佳时机,有这些健康问题的人,建议抓住这一时机,提前做好准备。
“冬病夏治”有何益处?
1、驱疾
夏季身体阳气最盛,皮肤毛孔大开,药物更容易进入穴位和经络,通过经络、气血到达病灶,起到治病效果。
2、固元
中医手法在进行“夏治”时,药物或按摩通过神经反射激发人体的调节作用,促使抗体产生,提高抵抗力。同时,调节内分泌、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起到固元健体的作用。
3、养阳
冬病夏治也符合中医里的“天人合一”思想,夏为阳,借助自然的阳气,驱除体内的阴寒之气,起到固元健体,补益阳气作用。
4、治未病
中医认为百病由寒起,冬天外界环境冰冷一片,如果身体内又有寒气,两寒夹击,不仅疾病不容易好,而还会导致寒气在体内的积累。冬病在冬季治疗只是治标,在夏季为治本。
通过“夏治”的手法,一方面驱除体内的寒气,去除引起的疾病的诱因,改变体质。
另一方面冬季的寒气会在体内沉积成为病因,出现气血不畅、关节痛、手脚麻木和畏冷,夏天治疗可以除去病因。从两方面起到治疗未病的效果。
哪些人群适合“冬病夏治”?
1、呼吸系统疾病
秋冬易反复发作的肺系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变异性咳嗽及中老年常见的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骨关节疾病
骨关节炎、肩周炎,风湿、类风湿导致的关节疼痛,风寒湿导致的关节酸痛、麻木等。
3、胃肠道疾病
脾肾阳虚导致的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4、小儿疾病
如经常感冒、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抵抗力差、脾胃虚弱等。
5、妇科疾病
宫寒、痛经、产后畏寒、经期容易感冒、月经量少、白带稀少淡薄、久婚不孕等虚寒体质
6、亚健康人群
体虚怕冷、怕风、冒虚汗、免疫力低下易感冒、易疲劳的亚健康人群。
凡是虚弱、劳累、羸弱和身体有损的患者都可以进行冬病夏治,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很多人往往认为冬病夏治的治疗手法只有熟知的“三伏贴”,其实不然,三伏贴只是使用最多和最广泛的方法,其实艾灸、拔罐、刮痧、推拿、熏洗、药浴等都是冬病夏治的手法。
另外,还有口服的汤剂、丸剂、药片、药膳、食疗,以及体育运动等,这些也可以归于冬病夏治的范畴。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哪一种方法适合自己,一定要提前咨询中医专家。
“冬病夏治”正当时
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调理最易恢复扶助人体的阳气,天人合一,容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
冬病夏治时间——
伏前加强:2020年6月21日
初伏:公历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中伏:公历2020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2020年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末伏:公历2020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2020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但除三伏天外,“冬病夏治”其他时间也可以哦。
想体验“冬病夏治”,赶紧预约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