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暮夏,六月末伏,与三五好友相邀山村行。是县城西南部一个小村庄,大概半小时车程。村子入口不远即有处小山丘,顶端有亭,停了车,沿山丘石阶拾级而上,坐在亭里只觉神清气爽。末伏的山村气候宜人,不冷不热,坐在亭里听风声悠悠,看云海绵绵,惬意得任性,甘愿听凭时光缓缓淌过。
须臾,仿佛真听得到时光流逝的声音,沙沙作响。循声望去,却是亭子对面山上一片竹林迎了风在摇曳,林中一座青翠竹屋历历可见,景色喜人,一干人便出了亭往竹林去。由山丘另一端下到底,眼前一条浅黄色竹廊爬满了紫藤,现下还没开花,团团的绿紧裹着廊柱,两旁间种些红的紫的金黄色的花,田园油画一般。丘底一株年长的桂花树饱览岁月流光,繁茂的枝叶藏满了人间故事,念头一闪,想起清人王渔洋题给蒲松龄《聊斋》的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于是便羡慕起这里的农人,得了闲时竹棚架下话桑麻,笑谈世间烟火事,日子就这么不疾不徐悄悄地过去。
长廊尽头即是竹林,一片小竹海依山延绵,满目青葱。竹屋在半山腰,人工所建,乡间小屋模样,用竹管铺了台阶,门窗洞开,内里竹桌竹椅一应俱全,门头匾额上书“听竹小筑”。同行中有人囔囔着要在竹屋过夜,醒来就在屋中伴着滔滔竹声读书。我倒是想在竹桌上用薛涛笺写封信,寄给不知春秋的蟪蛄,告诉它,我们和初秋撞了个满怀,嗅到的却竟是满满春的味道。
出了竹屋,另一同伴唤我看竹叶在风中飘的样子。抬头一看,姿态果真优美,犹如一条条小青鱼在水中荡漾,悠闲自得。汉族欢乐时没有唱歌的习惯,不然此刻最该啭喉高歌,随之踏起欢快的舞步,闹得竹林踏歌声声。
流光易逝,不多时已到午饭时候。午饭约了在隔壁山村,山路蜿蜿蜒蜒,十数分钟方才到达。车停路边,下车后隐约见得到一面小斜坡,顺坡而下是处山坳,坡底有所平房,房旁架了果架,百香果藤蔓蔓延其上。再往里,一段小溪现在面前,溪水淙淙,清澈得要命。溪上搭着竹桥,桥那端蓄有两三塘池水,养着鱼虾。塘堤上种了些紫薇花,正是花开时节,紫色的花朵缠满枝条,花团锦簇,白居易的“一丛暗淡将何比,浅碧笼裙衬紫巾”就在目下。我们在小溪边上坐着竹椅乘着树荫用饭,举目四望,人间圣境大抵如此,自然而然忆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梦想在竹屋睡觉读书的友人家离此处不远,邀着一班人饭后去做客。也是农家,屋前房后种满农作物,绿油油一大片,一路延伸到远处的山。友人父母热情,乡人的朴实溢于言表,沏好茶水又急忙切了西瓜,说是邻近朋友家自己种的,甜得很。我们不客气,一群人雀跃地跟着叫:自己种的自己种的!一口咬下去,沙瓤的,果然甜极了。
庄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流的时光里,能有三五好友偶尔相邀着出行,让人那么欢喜,宁愿玩日愒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