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怕死到怕死
十八岁的时候说,只能活到四十岁,剩下的人生就不要了。青春繁华还有功成名就都是在这段岁月里展开,余下的都是衰老破败,鸡皮鹤发也许和蔼可亲,却不适合女人去体验。
二十八岁的时候,身体渐渐出现病痛,开始担心,自己能不能活到七老八十。过马路看见那些年纪大的夫妇互相牵手都会涌现羡慕。
羡慕生命长久安详的人大多都是身处疾病之中又被温暖和幸福笼罩的人。没有什么比活着更不容易,即便如此对生的追求还是那么热烈。怕死的原因不是因为死亡多痛苦,而是放不下活着的幸福。那些亲人爱人都是一根根绞紧的钢索,爱多重,钢索就多粗壮,紧紧抓住肉身,在尘世里打滚,不得离去。
谁没有被生活狠狠打击过,从襁褓里的饥饿开始,连呼吸的空气都遭到污染。有钱的精神空虚,没钱的食不果腹,上班前后2小时做了什么事,是赶公交挤地铁还是泡温泉做spa,白天上班还是晚上上班。只有年纪越大才越明白每个人都有他的难处,艰难困苦是人之常事。
刚被建议住院检查的时候还是一脸不敢置信,年轻是最大的疑点,这么年青怎么会生病?年轻人都相信年轻人不生病,身体里面是一股朝阳之气,热血都比老幼沸腾,奋斗的口号都是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一大群什么也没有的年轻人,年轻也许是唯一的资本。但是当年轻的身体失去了健康,别说安心治疗了,生活都难以为继。
遇到过一个年轻男士,黑衣夹克和淡色牛仔裤,是典型年轻男士爱的穿搭,他很高,只记得脸蛋很清秀,五官已经模糊了,弓着背询问医生,医生要求住院接受全面检查。年轻人急了:“检查费大概多少?我要上夜班的,一定要住院才能检查吗?”
“你不能上班的,这个病不能熬夜。有医保卡的话先交三千块押金,没有医保卡就交一万块,怎么样,要不要住院?”
“算了,我再看看吧!”年轻人拿着保健卡落荒而逃。
在与各个医生相亲的过程当中,就遇到很多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他们拿着保健卡和一堆检测的单子,低头哈腰地问着端坐在电脑桌前的医生,自己得了什么毛病,严不严重。不知道是医闹太可怕还是医生太谨慎,他们从来不会直接肯定或否定,也不说清楚他们的目的,只是直接开了检查的单子让你去付钱。直到兜兜转转一大圈才有些懂得,医生是在假设可能,让你去做检查,排除这个排除那个的。
骂过医生一次两次后,只能感叹世道就是这样,医生不是神仙,现在的病太多了,肉眼又看不出什么所以然,不能确定的只能靠排除了,人家也不容易。默默地把一大包药装进背包里,乖乖回家。
生病的时候最容易得到家人的关怀,低落的情绪又对这种关怀分外敏感,脆弱的神经一触即断,眼泪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含蓄的亲情也有了可以名正言顺拥抱的理由。这少有的拥抱辐射出强大的温暖,可以让人忽略日益淡薄的人世,升起一股极力活着的渴望。这渴望就像寒夜里开放的木樨花,再黑暗的生活也无法掩盖那抹幽香。
悲伤肯定是不会那么快消失,它常常出现在复查抽血的时候,寻医问药的时候,餐前饭后吃药的时候。以前妈妈总是提醒我要多穿衣服,这会又多了一句要按时吃药,不得有遗漏。生活除了要吃点药,看医生,检查,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该吃吃该睡睡。
过着过着也想开了,不能不想开啊,我是不敢做出什么要放弃生命的举动的,也舍不得放弃,我爱的人非常爱我,生活正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走去,没有理由去放弃。既然不得不活下去,就一定要想开。我想要的生活还在原地等我,其他的插曲不过是体验生活不同寻常的一面罢了。
后来,妹妹闲极无聊约我逛街买衣服,我不想出门,便说:“不去了,上午约会花了四千多,做人要节约。”“约会?买什么了?”“见了一个医生,买了一大包药,都是国外进口的正版。”“哦,好的吧。”
再后来,老公问我周六要不要出去吃饭,我又拒绝了:“我周六要去相亲。”“相亲?和谁?”“高薪工作人员,有房有车,在大医院工作。”
按部就班地继续过日子,只不过心里多了一层畏惧,活得那么幸福,我怕死啊。这畏惧不会说出来,谁也不知道,就是突然变得开始养生了,每晚泡脚,早睡早起,少吃辛辣,放弃心爱的炸鸡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