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我小时候在语文课上都学过卖油翁故事,对里面一句经典的话“唯手熟尔”一直言犹在耳。
这个故事当时老师解读的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经过简单的重复,就可以熟能生巧。
强调了重复是学习之母的重要性。
最近听了天才源自刻意练习这本书的音频,突然发现这个故事被你我误解了多年。
今天来和你一起从刻意练习角度重新解读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里面陈尧咨擅长射箭,卖油翁却对他的技术不以为然,认为只是无他,唯手熟尔。
然后卖油翁把油通过铜钱口倒入葫芦,油从钱孔入而钱丝毫不被油打湿,这一举动让陈耀子心悦诚服。
其实这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寓言故事给予错误的比较和判断。
陈尧咨北宋著名状元,可是他文武双全。他的射箭技艺经过多年的刻意练习,他才逐步掌握了射箭是的力度和精准度,这可不是简单重复练习能够达到的。
而故事里面的卖油翁,所谓熟能生巧实际就是简单重复的结果,与陈尧咨射箭练习在本质上面是不一样的。
这个故事后来,非常可能会出现另外一种结果。
卖油翁的这种自动化技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退化的。
其实这个故事也间接的告诉:我们容易被熟练度错觉所迷惑。
一个开车20年的老司机一定比开车5年的司机更加擅长驾驶吗?
一个行医20年的医生一定比才入行5年的医生更加优秀吗?
事实未必如此,一旦练习者认为自己已经输得生巧了,表现已经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已经非常的满意,那么在这个水平线上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进步的,就跟卖油翁的故事一样。
这个局如何破呢?
答案就在天才源自刻意练习这本书,先简单把书上一些精华分享给你:
第一个要素:形成正反馈。
在刻意练习中,练习是否达到目标和效果?如果达到了怎么进一步巩固和更上一层楼?如果没有达到怎么进行矫正和改进?这些问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也会有及时有效的反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正反馈,刻意练习才能成为刻意练习。
第二个要素:避免自动性。
也就是所谓熟练度错觉。人们经过长期埋头练习后近乎本能的自动化反应,某人不假思索的反应使得他乍看上去非常像一个行家里手,但一个严酷的事实却是:自动性的结果却并不见得是正确的反应,也不能保证达到专家的水平。
这只是少许书上精华,希望我们有空都可以去认真读读这本书。
今天暂时就分享这么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