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一听名字就预示着悲剧的结局啊!
故事的开头,是像许多出生在弄堂的平凡上海姑娘一样,王琦瑶式的生活是平平无奇的缩影,十八九岁的女孩子的心正是燃着一簇雀跃的火苗,又何况生活在总是走在时代前沿的上海,经不住来自各界新奇的风的撩拨,表面看似罩了矜持的壳,内里却是摇曳不止了。
王琦瑶给了我对于上个世纪的沪上名媛具体可感的印象,这朵骄傲的花耀眼地立在自己的世界,几个男人经过短暂的停留,让她的香气敛了又敛,野心藏了又藏。
王安忆提供给了读者上帝视角,任谁都能对王琦瑶的人生指点一二。
有人说她空有一副令人折服的皮囊,却没能像一些独立自强的新女性依靠读书改变命运。从她选择搬进满是花儿的“爱丽丝公寓”起,满不在乎地成为乱世中上海滩纷扰流言的主角,她的人生就开错了头。我只是觉得可怜,弄堂里走出来的未经世事的漂亮姑娘,她能想到寻求安稳最轻松的方法,却只能是依附权贵。即使“不耐和消沉相继而来,希望也是挣扎的希望,它是闺阁里的苍凉暮年”。正是耀眼绽放的少女花期,她却甘愿让生命模糊了时间般的流逝。漫长的等待中珍贵的几个相互依偎的夜晚,王琦瑶和李主任曾有过短暂的夫妻般的温存,而从少女时代带出来的天真,最终只化为李主任给她留下的一盒瑰宝。令人唏嘘的是,人生的最后,她为了这个匣子付出了生命,临死之际,辗转又回到了十八岁体验拍电影的场景,转瞬即逝的新奇带来了落寞和不甘心。原来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躯体的安稳,是她一辈子刻到骨子里的骄傲。
有人说王琦瑶太博爱,以逆来顺受的姿态把爱散给了几个男人。我还是心疼,这个令人看一眼就印象深刻的姑娘,不卑不亢地走过了几个动荡的时期,待人接物温柔得体,她也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渴望值得托付一生的爱情,到头来一个个男人逃似的离开了她的世界。是幸也是不幸,造物主给了她花般的容貌独立的气质,又赏赐给她扛得住岁月的花期,却让她始终舍弃不了旧上海繁华奢靡的都市旧梦。她把旧上海藏在心里,最终也为她丢了性命。
少女时代的王琦瑶自恃比别人多了一份美貌,矜持按捺不住野心,自以为比同龄人更有思想和主见,便敢于选择自己的命运。借了上帝视角来看,一个女孩空有美丽的外表和主宰命运的小聪明,没有家庭背景和谋生的手艺,怀着对上层社会的向往,一边苟且一边贪图得到一点点和上层世界沾边的温暖。她最锋利的武器是她的美,却往往以此来欲拒还迎地降服男人,到头来,一无所获。
如果连女孩自己都把美貌当作阶层翻身的工具,如果女孩总是对已经消逝的事物还抱有贪恋,如果女孩渴望的不是势均力敌的爱情,那卑微的结局也是命中注定了的。我看着王琦瑶亲自开启了自己明艳的青春,曾以为她也是受过教育有思想的不俗女性,却头也不回地走进了人生的岔路口。要怪就怪上海吧,这个做着过去的时代繁华绮梦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