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喜欢去图书馆。在去自习的晚上六点半到八点,是看课外书时间。
我在自习室看课外书有个惯例:看40分钟之后就会睡着。
每次都是40分钟,准准的,之后睡30分钟,醒来异常清醒,大脑活跃,可以继续读书学习。
本来没什么问题,但时间长了,就有点奇怪,我为什么会睡着,明明去图书馆的时候是精力充沛的。
后来通过多次观察,(就像是有个人在观察自己),发现每次睡着前的心理状态都是这样的:
A:这部分写的挺好的,看完这两页应该稍微休息下,不然一会睡着了。
B:马上马上,马上看完就结束。
还没到结束的时候,眼睛已经模糊了,意识跟着模糊,就睡着了。
跟很多小孩写作业的场景很像,家长催促着赶紧写作业,孩子回答:"马上马上,还有五分钟就完了。"其实,他哪里不知道,五分钟根本完不了。
最近我又被这样的惯例困扰,无法做到早睡,还迟迟找不到原因。因为睡前的行为无懈可击,阅读,写作或者看专业课书籍,没有一个需要早睡的理由啊。有什么错呢?看起来还挺努力的嘛?
拖延症是病,得治。
你以为一直拖着不去休息,就是上进了,值得推崇了吗?
很多人晚上拖着不睡觉只是不愿意承认白天过的很失败罢了。拆东墙补西墙,导致天天活的匆忙。
如果没有自我反思,会一直欺骗自己是个很上进很努力的人吧。
在不去睡觉而"忙着上进的时光里",我把每天必须要干的事情安排在中午和晚上,中午完成不了的晚上继续,晚上完成不了的就熬夜继续,熬得久了第二天精神状态就打折了,接着第二天任务完成情况继续打折,时间一长就有差距了。
但其实我可以在正常睡觉前完成的,只是......又拖延了。
比如,今天看的这本书挺好的,临时决定多看一小时。完了,后面的任务推迟一个小时了。
比如,今天的专业课比正常时候多花了一小时,整个任务推进竟然又迟了一小时。
拖延症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个被说烂的名词需要被再次定义:
拖延症就是无法转换当下的状态而进行的维持状态的行为。
换句话说,是迟迟不愿放下。
这个放不下的原因,深层次的却是认为自己的第二天会跟今天一样,反正第二天也完成不了,那今天完成以后就是赚了。
这充满漏洞的想法里忘记了另一种解决办法:早起。
利用同样的睡眠时间,把学习时间放在早上就比晚上效率要好很多,当然这只是说说的,我也只是听说,之前我根本无法去验证,也无法做到相信,因为做不到早睡甚至无法正常睡眠哪里能做到早起。
好像自己的生命整个比别人推迟了几个小时。
既然发现了这个问题,就要尝试着早睡了。想早睡,就要舍得睡觉,愿意放下了。想放下又必须得保证当天任务完成。
又回到了愿意去中断行动的问题。
这回就不一样了,想通了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原因,舍不得放过今天的执念就打开了。实现目的:在完成个人成长的条件下,保证革命的本钱。
算一笔账:
6点起,可以有1.5小时的学习时间;5点起,可以有2小时的学习时间,4点半起,可以有2.5小时的时间,而且是高效的时间。
用偷来的时间,可以把当天的事项完成80%以上,可以用之前的白天时间奖励自己看喜欢的书,甚至出去玩,精神状态还能好很多。
尝试了几天,把每天最艰难的专业课学习放在早上大脑的清醒时分,异常欢乐。
也只是几天而已,还没有成为习惯,虽然体会到了早起的乐趣,但是每一个不曾克制的瞬间都可能是在消耗对于早起的积极感悟。
在最近的早睡早起尝试下,整个状态好了很多,也有了小的经验可供分享:
1.每天记录一下当天早起的时间,养成每日记录早起时间的习惯。
2.在晚上结束学习准备睡觉的那一刻,放下手机,立地成佛。
3.在番茄钟响的那一刻,让意识放松一下,放下是更好地拿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