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撰:史遇春
一、出身名门望族
上官婉儿的出身,可以追溯到西汉的上官桀【西汉外戚、大臣,汉昭帝(刘弗陵)上官皇后祖父。】。
上官婉儿的高祖父上官贤,官至北周幽州太守。
上官婉儿的曾祖父上官弘,曾任隋江都宫福监。
上官婉儿的祖父是唐高宗(李治)时的宰相上官仪。
二、株连入宫为奴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上官仪因替李治起草废黜武则天的诏书,与子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则天诛杀。
其时,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其母郑氏,一同被配没掖廷。
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教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她不仅能够吟诗著文,而且还明达吏事,其人聪敏异常。
三、幸得女皇垂青
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武则天召见时年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校。
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成章。其文意旨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犹如夙构而成。
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命令,免除上官婉儿的奴婢身份,并让她掌管宫中的诏令。
据上官婉儿的墓志记载,她十三岁时为才人。有人推测,这大约是武则天为了免除上官婉儿的奴婢身份而给予她的名份,其实,她并无“十三为才人”之实。
后来,武则天称帝,大周朝廷的诏敕,多出上官婉儿之手,时人称其为“内舍人”。
不久之后,上官婉儿又违忤旨意,罪当死刑,但因武则天爱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不过,仍处其以黥面之罚。
事后,上官婉儿精心侍奉、曲意迎合,甚得女皇武则天欢心。
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出自《景龙文馆记》,《旧唐书》为圣历年)开始,武则天又让上官婉儿处理百司奏表,并参决政务,于是,其权势日盛。
四、晋封中宗昭容
唐中宗(李显)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
神龙政变之后,唐中宗复辟,他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诏令起草,仍深被信任,又拜其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安乐公主多有往来,她曾多次劝说韦皇后行武则天故事。
于是,韦皇后上表请求:全国士民百姓,一律为被父亲休弃的母亲服丧三年;又请求:天下百姓,二十三岁才算成丁,至五十九岁就免除劳役;改易制度,以收取人心民望。类似请求,李显都予以准许。
上官婉儿还向韦皇后推荐武三思,并将武三思领进宫中。随后,李显便与武三思商议政事。从此,张柬之等人都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
不久,武三思凭借韦皇后与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崔玄暐等五王,一时间,武三思权倾人主,不可一世。
据传,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私通,她在其所草拟的诏令之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室李氏。因为这样,以致于让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
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矫诏发动羽林军三百余人,在武三思、武崇训府第将二人杀死,并诛灭其亲党十余人。随即,李重俊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搜捕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皇后处,并扬言说:
“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行弑皇后与陛下。”
李显和韦皇后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并下令右羽林将军刘仁景率飞骑二千余人,臀肌在太极殿前,闭门自守。
很快,李重俊兵败被杀。
不过,据上官婉儿的墓志记载,事情大有不同,墓志说:
上官婉儿曾四次向李显进谏,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从检举揭发,到辞官不做,再到削发为尼,上官婉儿制止立皇太女的行动都没有得到李显的准许。最后,她还曾以死相谏:喝毒药后,因太医紧急救治,上官婉儿才得以保命。
上官婉儿深得李显、韦皇后信任,专秉内政。其间,其祖父上官仪一案也被平反,朝廷追赠上官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追赠上官庭芝为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
此后,上官婉儿还经常劝说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的词学之臣,欢宴游乐,赋诗唱和。每次宴乐,上官婉儿都会同时代替李显、韦皇后、安乐公主作诗数首。其诗语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于大臣所作之诗,李显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金赐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
上官婉儿还酷爱藏书,曾藏书万余卷,所藏之书均以香薰之。
百年之后,其书流落民间,依然芳香扑鼻且无虫蛀。
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去世后,被超朝廷追谥为节义夫人。上官婉儿还上表,将自己的品级降婕妤,以示对母亲的哀悼。不久之后,她的品级又被恢复。
李显还派人在上官婉儿的居处穿池筑台,穷极雕饰,并常引大臣宴乐其中。
当时,宫禁宽疏,允许宫内官员任意出入。上官婉儿遂与一些宫官在宫外购筑宅第,并经常与他们交接往来,有人便借此而求得高官要职。
据传,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私通,后来遂被引为宰相。崔湜为相,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因罪被贬外州司马。因上官婉儿与安乐公主为崔湜申理,他仍官复原职。
五、政变终被诛杀
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
本年六月,李显突然驾崩,韦皇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成自己的党羽和族人,于是,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
当时,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由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
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刑事。
得到消息的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遂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登基。
当晚,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自己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此来证明自己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
刘幽求拿着上官婉儿拟定的遗诏请求李隆基开恩,但未得许可,上官婉儿被李隆基诛杀於旗下。
上官婉儿死后,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
对于上官婉儿之死,太平公主非常哀伤,她曾派人前去吊祭,并出钱五百匹绢以办理丧葬之事。
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七月,复封上官婉儿为昭容,并谥惠文。
据2013年9月出土的上官婉儿的墓志铭,可以确定,她被葬于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八月,其墓志盖上已刻有“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据此可知,在上官婉儿死后不久,也即其被葬的时候,她就已经被恢复了昭容的称号,并不是史书所载其死去一年后的景云二年七月。
唐玄宗开元初年,李隆基还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并令张说作序。据张说所著《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再结合其墓志,可以推知,应该是太平公主上表请求,李隆基才派人编集上官婉儿文集的。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六、死后盖棺定论
(一)总体评论
上官婉儿的才华诗文不让须眉,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
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
极度推崇者有之,轻视鄙弃者亦有之。
她与武则天长达二十七年的共处,也让后人津津乐道。
《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都对上官婉儿有记载,但较为偏重她的奉承权贵、淫乱宫闱,操纵政治、控制朝纲的负面事件。(这需从中国自古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着眼思考。)
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文人,如张说、武平一等人,对其人其事评价很高。
至近代以来,上官婉儿愈发被学者推崇。
上官婉儿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
她不仅以其诗歌创作实绩,而且通过选用人才、品评诗文等文学活动,倡导并转移了一代文风,成为唐中宗文坛的标志者和引领者。这对当时文坛的繁荣和诗歌艺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上官婉儿私通武三思、崔湜的文字,最早见于五代刘昫的《旧唐书》,在当日唐代的文献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二)历代评价
《全唐文》卷十六《起复上官氏为婕妤制》:
而贤明之业,经济之才,素风逾迈,清辉益远。
《景龙文馆记》:
自通天后,建景龙前,恒掌宸翰。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
至幽求英俊,郁兴辞藻,国有好文之士,朝无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
《旧唐书·列传一》:
婉儿在孕时,其母梦人遗己大秤,占者曰:“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既生女,闻者嗤其无效,及婉儿专秉内政,果如占者之言。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
婕妤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
《新唐书·列传一》(王昱):
上往囚房陵,武氏得志矣,卒而中兴,天命所在,不可幸也。三思虽乘衅,天下知必败,今昭容上所信,而附之,且灭族!
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
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独使温柔之教,渐於生人,风雅之声,流於来叶。非夫玄黄毓粹,贞明助思,众妙扶识,群灵挟志,诞异人之资,授兴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
博涉经史,精研文笔,班婕妤、左嫔无以加。
唐代吕温《上官昭容书楼歌》
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宋代许颉《许彦周诗话》:
计之必一英奇女子也。
袁枚《上官婉儿》:
论定诗人两首诗,簪花人作大宗师。至今头白衡文者,若个聪明似女儿?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