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上班族,遇到生活工作上的压力难以排解,郁郁寡欢,身边的人对他说:没事,扛一扛就过去了。
有的伴侣,想跟对方一起庆祝节日,但对方却早已经约了饭局,于是他对伴侣说:没事,你就去吧,留我一个人在家安安静静地过节也挺好,反正已经习惯了。
有的父母,被孩子惹生气了,吼孩子:你怎么老不听话,你看隔壁的阳阳多懂事,你要是有他的十分之一乖巧,我们就烧香拜佛了。
生活中,我们不时会说或者听到类似的话。然而,这些话语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作者看来,都是暴力的语言,可能会给对方带来伤害。
这里要讲的这本书《非暴力沟通》,将教会我们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帮助我们进行有益于双方的交流。
本书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首次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模式,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冲突以及种族纷争,还因此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本书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们交流中的异化沟通方式,并分析了语言暴力发生的原因,提供了非暴力沟通的运用技巧,来帮助我们友好地交流,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我们将分三个重点来分享书中的内容:异化的沟通方式是隐蔽的暴力;非暴力沟通就是诚实地表达自己,关切地倾听他人;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爱自己,感激他人。
1、异化的沟通方式是隐蔽的暴力
生活中,我们一般认为打人、摔东西、杀人等这些行为才是暴力。然而,有时候我们说的话,也有可能成为一种隐蔽的暴力,给他人带来不适或痛苦。
诸如道德评判、回避责任、强人所难的这些话,使我们忽视了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以致彼此疏远甚至伤害,这些表达方式被作者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也就是暴力沟通。
其中,道德评判这种暴力沟通的方式包括: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及评论等。作者指出,当人们听到批评、指责时,往往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即使对方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也不是心甘情愿的,甚至会心生怨恨。
例如,孩子考试不及格,父母说:“平时就知道玩,这份试卷这么简单你都不及格,你真的笨得像猪一样!”孩子可能会想,既然爸爸妈妈都认为我像猪一样笨了,就算我好好学习也不会有好成绩,还不如玩呢。
归类,也就是贴标签,也会给他人带来不良的情绪体验和影响。当他人的行为不符合大众的价值观时,我们有时候就会不自觉地给对方贴上“负面的标签”。比如,对于插足别人婚姻的女生,我们说她是“绿茶婊”。
比较也是道德评判的一种形式,可能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驳,或让对方感到自卑。譬如,妻子对丈夫说:你起早贪黑,但每个月的薪水还是这么低,你看小丽的丈夫多有本事,朝九晚五,工作体面,薪水还高。
其次,回避责任也是暴力的沟通方式。作者认为,诸如“不得不”、“你让我”之类的表达方式,是把责任推给他人,淡化了我们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
打个比方,如果经常应酬喝酒的丈夫说:是上司要求我喝酒的,我不得不喝。那么,这位丈夫就是忽视了自己的责任。而实际上,任何人都无法强迫我们的行为,因为我们才是自己的“主人”。
此外,强人所难也是常见的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方式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和需求,话里带有威胁的意思,如果对方不按照要求去做,就可能会受到惩罚。比如劝酒,说如果对方不喝就是不给面子。
无论是道德评判、回避责任,还是强人所难,这些暴力的沟通方式,都会使我们难以体会自己及他人的感受和需求,都有可能给我们带来伤害,是隐蔽的暴力。
对此,作者提出了另一种与之相反的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我们按照它的方法来谈话和聆听,能使彼此情意相通,乐于互助,作者把这种沟通方式称之为“非暴力沟通”,也叫“爱的语言”。
2、非暴力沟通就是诚实地表达自己,关切地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含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非暴力沟通就是要求我们利用这四个要素来诚实地表达自己,关切地倾听他人。
在使用非暴力沟通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及其使用步骤。
首先,第一步是观察,把我们所见所闻如实地表述出来。接着,是体会并表达我们的感受。第三步,我们就要细心体会这种感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也就是哪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最后,提出我们具体的请求。
举个例子,一位妈妈对孩子说:“宝贝,你今天吃完晚饭后,还吃了一个雪糕、两个面包。我感到很担心,因为我希望你能身体健康,而这种吃法可能会导致你生病。”
这位妈妈说出自己的观察、感受和需要后,接着就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提出请求:“以后咱们饭后散步一小时后再吃其他的东西,好吗?”
在了解完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后,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非暴力沟通如何帮助我们诚实地表达自己。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要求我们区分观察与评论,在表达看到的事物时,不加判断或评论。例如,前面那位妈妈,假如对孩子说“你太贪吃了!”就是加了个人评判。
描述观察的结果后,我们需要细心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作者指出,非暴力沟通主张在表达感受时加上具体的词汇,在表达需求时,把重点放在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上,而不是把责任归咎于他人。
比如:“音响的声音太大了,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休息,我感到很烦躁。”这句话不但具体地表达了“烦躁”的感受,而且明确了自己烦躁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休息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知道了自己的需求,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提出请求了。作者指出,我们提出请求时,应该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做的”,而且越具体越好。如果只跟对方说,让他不要做什么,对方可能会无所适从。
例如:“你能不能不要把音响的声音开得这么大?”然而,这个请求是不够具体的,也没有明确说出自己的要求。对方听到这句话可能会把音量调小,但不一定是你可以接受的音量。
并且,这种说法还有可能会给对方带来被指责的感觉。对此,我们可以利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说:你可以把音响的声音调低三档吗?
以上就是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方法和注意点。除此之外,非暴力沟通还可以帮助我们关切地倾听他人,了解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还有请求。
在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避免出现安慰、比较、说教、批评之类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妨碍对方充分地表达,不利于我们了解对方的需求。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也不必指责对方,我们可以适当提问来给予反馈,帮助我们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非暴力沟通始终关注彼此的感受和需求,帮助我们诚实地表达自己,关切地倾听他人。但作者认为,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可能是关爱自己。
3、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爱自己,感激他人
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爱自己以及感激他人,具体来说,就是我们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体会自己的需要,并向满足我们需要的人表达感激。
可惜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懂如何爱自己。当我们过去做的事情不符合自己的需求时,我们可能会有内疚、沮丧、自责等负面的情绪,而使自己陷于痛苦之中。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体会自己当时的行为是为了满足哪方面的需要。例如,我们煎鱼的时候把鱼给煎糊了,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很笨而感到沮丧。
但如果我们能爱自己,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来觉察当时内心的需求,可能我们会发现,当时的我们,只是想满足自己能吃上一碟美味的菜肴。知道自己的需求后,我们就可以想办法,换别的菜来满足自己。
既然我们的初衷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期望,尽管结果不理想,我们也应该宽恕那个把鱼煎糊的“我”,还有因为此事内疚的“我”。因为那两个“我”,只不过都是在希望自己内心的需求能得到满足。爱自己,我们不必给自己制造不好的情绪。
当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再探究自己或他人的不足或过错,而是关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和需求,我们的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有一次,作者在开车,前面的那辆车开得很慢,但由于路很窄,所以超不了车。作者开始的时候有点生气和烦躁,但他很快就尝试体会那位司机的感受和需要,可能那位司机因为自己的车技和担心行车安全,自己也很彷徨。
这样想后,作者开车的心情就平和多了。后来发现,开车的那位司机是一名年纪很大的老太太,看上去十分紧张。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坏情绪,往往缘于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求。而当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后,我们的心情可能就会豁然开朗。因此,我们应该感激那个满足自己需求的“我”或他人。
然而,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以为,即使我们不说,别人也能感觉到我们的感恩之情。或者认为如果我们说了,可能会引起双方的尴尬。但作者认为,这只是我们的假定,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自己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和感激。
那我们该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来表达感激呢?我们需要表述三个内容:对方做了什么有利于我们的事;我们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我们得到满足后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比如以下的表达:你能过来陪我,我太高兴了,不然我一个人会很无聊。
当我们懂得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爱那个努力满足自己需求的“我”,并感激那个满足我们需求的人,我们的生活将充满热情。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有时候我们说的话可能会给人带来不好的体验甚至伤害,作者把这种说话的方式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也就是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就是通过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来帮助我们诚实地表达自己,关切地倾听他人。
我们不必关注自己或他人的毛病,而应该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了解内心的需求,爱自己,感激他人。
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感受和需求,用非暴力沟通来谈话和聆听,能拉进我们彼此的距离。
当我们感到夫妻不和睦,婆媳关系紧张,孩子不听话,抑或同事相处不融洽时,不妨翻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摒弃暴力的语言,学习非暴力沟通的使用,也许你会惊喜地发现,问题可能就会随之迎刃而解。
那么,你曾经使用过哪些语言暴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