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敲击键盘时,
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当你挤进地铁时,
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
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
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
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这里似乎是另一个国度,
随出可见朝拜的信徒,
就这样一直一直拜下去,
不去理会周围的一切,
哪怕死亡。
这里似乎是世外桃源,
这里的山、水、人,
还有这里高远深邃的一切,
都仿佛在讲述着神话故事,
如梦一般。
没有人去在意生或者死,
因为这里并不拒绝现代文明的洗礼,
他们依旧坚守着对佛教的信仰与虔诚。
纯净古朴,勤劳善良,
传统虔诚,美丽壮阔,
就像这里的天和这里的地,
这里的人和这里的物一样。
还未进寺,就被嘱咐无数遍要
谨慎拍照,
里面的佛堂和其他很多地方都是不准拍照的。
藏民对信仰的虔诚度非同一般,
这是值得尊敬的。
虽然遗憾,但也正因为这样,
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才更加珍贵;
毕竟,
看过后,就只有存于脑海的模糊印象了。
刚进大门是色彩绮丽的转经筒,
据说滑动着走过长廊,
会为自己增加好运和福气。
这里的喇嘛,大到老年人,小到儿童。
在这神秘的地方,神秘的群体。
一切都很神秘。
寺院里有多个佛堂,
但只有一部分对外开放。
也只有佛堂外面和甬道是可以拍照的。
寺院的建筑别具一格,非常漂亮。
拉卜楞寺的讲解导游都是寺院里的喇嘛。
他们常年在此,对这里最为熟悉不过。
这张照片是讲解结束时喇嘛离去的背影。
在当地,
如果想要大大方方的给喇嘛或藏民们拍照,
一定取得对方的同意,以减少冲突。
喇嘛带我们进了佛堂参拜,
进到内部,
真的感叹到拉卜楞寺里的财富无法估量!
一幅幅精美贵重的古董级唐卡作品,
一件件华丽精致的器皿,
还有数不清的壁画、佛像、经卷。
各个都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
简直是艺术文化的荟萃之地。
因为内部禁止拍照,
这里也不能让大家对这些宝物大饱眼福了,
只能各位有机会自己去领略了。
拉卜楞寺外面,便是桑科草原,
高远壮阔,
让每一个在都市混迹久了的人都能放飞身心。
最后,有必要提醒准备去拉卜楞寺的萌主们。
(此处敲黑板↓↓↓)
千万不要随便靠人家的墙壁!
像这种赭红色墙体,
它的材料是由藏语称之为“边玛”的灌木树枝
捆扎、染色制成,
所以叫边玛墙。
这种赭红色颜料对墙体附着力较差,一蹭蹭一衣服,
粉末落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红。。。
就这样毁了一件外套,只怪自己作死凹造型
┓( ´∀` )┏
【绘画时间到!】
↓↓↓
每一场旅途,
都会有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感觉。
而最好的纪念品,
则是用自己最直观的方式,
记录下这种转瞬即逝的情感。
一篇旅行日记、或是粘了标本叶子的旅行手账,
再或是一幅画作,
都能恰到好处的记录或表达自己的感受。
小编也不例外,走在这么别具风格的地方,
照片也拍了、小工艺品也买了。
还缺什么?当然是一幅画!
充分发挥自己感性的一面,
一幅小画摆在家里,
即使很久以后,操劳之余,偶然的瞥见,
都会让自己怀念起曾经的旅行时光,
想起自己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
还记得大巴车行驶在甘南地区的山路上时,
我从车窗看到的藏式建筑多错落的分布在山坡,
放眼望去,自由松散,
和都市里秩序规整的水泥大楼截然不同,
这给人的是闲适舒服的感觉。
今天这幅作品,
就是从藏式建筑错落的分布方式为灵感,
以极具藏族特色的窗子和屋檐为元素。
组合成这幅略为抽象的装饰画。
ps. 虽然本期是有色彩的画,各位萌主们也可以用线条、点状去作一幅黑白画哦~
需要的工具很简单:
纸、铅笔、橡皮、碳素笔、
尺子、灰色调马克笔四支。
之所以用高级灰的系列呢,
是因为拉卜楞寺给我的感觉
它古朴,有历史的厚重感。
适宜用太艳丽的颜色。
首先呢,我们要画的画是一幅装饰画,在画面随意画一些框架,决定了建筑们的前后排列,不要瞻前顾后,随心,表达自己的内心很简单,不需要想的太复杂。
只要保证画面大致是上紧下松、叠压关系正确,有一定的延伸感就好了。
第二步,把窗子的位置确定一下,勾出大致形体,近大远小,试着少量增添一些其他装饰,但不要脱离风格。
第三步,开始用碳素笔进行细致勾画,从你感兴趣的地方画起,可以是窗子,也可以是华丽的屋檐。
第四步,确定好每面墙的最高点,这样能在后期画屋檐和其他细节时,不会挤到别的区块。
第五步,对每面墙的屋檐进行刻画,藏式建筑标志性的特点,就是屋檐上的圆点。
第六步,将所有细节描画完毕,等油墨干掉后,把之前的铅笔稿用橡皮擦掉。
第七步,开始上色,上色要注意深浅色块的交互叠压,看起来有次序感。尽量不要有大面积深浅差异太小的色块衔接。
这样,一幅藏族元素的装饰画就做好了。颜色搭配随着自己的感觉走,一个人自己内心的感觉才是最珍贵无可复制的。表达自我的时候,一定要随心。
好啦,今天的旅行分享和绘画教程就到这里啦,
你们还满意嘛~
其实
无论生活的怎么样,
一定要多去欣赏和感悟,多去记录。
好的不好的,
逝去后,
都会变成脑海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