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我对家委会一知半解地了解,来源于我的同事。
她是小学家委会的成员,经常和我们吐槽:
“想退出了。”
“发个活动每次都没人参加,最后都得自己上。”
“偶尔几个小钱的,定个条幅,打个文件,平均算下来可能一个学生才几毛钱。收钱太费劲,不如自己掏了。”
没曾想,自己也遇到了。
晚上孩子老师发来信息:园里选举家委会,您有意向吗?第一个想到的是您……
有点受宠若惊。
如果要说哪里给老师展现了我家委会的潜质,可能是开学初期,我拿了些小朋友的闲置绘本放到了她们教室吧。
思虑再三,我婉拒了。
一来,我确实晚上睡得早,哄孩子就把自己哄睡了,群里的信息都漏看几次。
二则,虽然工作中涉及员工关系,但内心深处并不喜过多的与人打交道,遇到意见不合的,特别是对立类的纠纷事宜,自我心理疏导也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强大。
这薄弱的沟通技能,完全是生活所迫。
有过一段时间失眠的困扰,周末也无法幸免,反而更甚。那种痛苦疯狂穿梭于你闲下来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想要自由的瞬间……
可悲的是,周一一早,在开始上班的那几分钟前,这种感觉顷刻烟消云散,鸡血瞬间打满。
下班离开办公楼电梯的那一刻,它便再次席卷而来。
周而复始……
再则,近年来家委会着实存在很多的争议,频上热搜。一边让学校满意,一边又要让家长满意,真的太难。
我不认为自己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胜任。
面对家委会,我们有很多的疑问,我也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1. 老师问了能拒绝吗,拒绝了会不会对孩子不好啊?
如果真的不想当,请遵从内心。
千万不要觉得老师说了,就不好意思拒绝。
俗话说“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与其拧巴的接受,今后的工作开展不好,不如把机会留给其他的人。
毕竟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还需要一些八面玲珑的圆滑,以及干净利落的魄力。
也请相信老师的职业操守,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真的想尽一份力,也可以明确告知老师,自己的特长和技能。即便不入家委会,如果在你擅长的领域,老师和学校有需要,可以随时效劳。
2. 参加了家委会老师真的会对孩子好吗?
从一个曾做过班主任的朋友那得知:
“会稍微关注一下,但也谈不上多照顾,毕竟那么多孩子,都需要盯着。可能前期因为家长的原因,会优先记住这些孩子。”
但最终赢得老师的,还是孩子的表现和成绩。
很多家长会说,怎么感觉活动的时候更多看到的是家委会成员的孩子,我也在一篇关于老校长对家委会的解读文章里找到了答案:
这是因为参加家委会的家长,多数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学习教育比较关注,时间精力投入也比其他家长多得多,相对孩子的整体素质也会高一点。
3. 家委会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人人喊打”吗?
多数家委会还是很值得称颂的,关键是看自己怎么做,能不能守住底线和本心。
很多家委会真的挺辛苦的,收集资料,组织活动,全都是义务劳动。像我同事这种的,十块八块的嫌麻烦,还要自掏腰包贴补。
因此也希望家长们,彼此间多一些信任和体谅。
不违背原则的事情,积极参与,多多配合。都是为了孩子,咱们不较真,多沟通,少抬杠,多参与,多体谅。
4.什么人适合参加家委会?
1)时间宽裕,且有奉献精神
家委会事多且杂,时间充裕是首要条件,用同事的话讲,随叫随到最好。
要有奉献精神,做好偶尔为统计资料,收集信息而熬夜的准备。
因为总有一些慢半拍的家长,需要家委会一遍遍地提醒,催促。
PS:记得提醒自己要保持好心态,好脾气哦……
学校定期组织的家委会座谈,也需要出席。
因此没时间的,就算了。请假需要扣钱的那种,更不建议考虑。
2)善人际,善沟通,善组织
理解沟通能力要强,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把老师的意思,活动的目的介绍讲清楚。三句说不到重点的这种,还是让贤吧。
最好有点行政功底,拥有妥善处理类似活动场地选择,材料准备,活动过程组织及活动总结的能力。
这些工作一个人做肯定会累死,因此沟通合作能力也很重要。
要么你会组织,能决策,要么你有时间,能出力。
所以,要不要进家委会,最终还是看自己的意愿。
如果你时间比较充裕自由,也愿意多了解接触学校的老师和其他的活动,愿意为孩子们奉献,那就加入。
前提是你真心愿意付出、牺牲一些自己的时间和自由。
如果仅仅是考虑,当了家委会孩子就能被多照顾一点,目标性太强,个人建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