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就是沟通。沟字在前,需要越过,谈得好就越过了,谈得不好就只能观望或掉沟里了。观望还可能会过去,如果掉沟里就很难爬出来了。观望代表不敢打电话,走不出第一步,掉沟里代表被客户拒绝,为什么被拒绝呢?需要自己找原因了,总之是你走不到他的心里。后边会有讲到。
销售就是交流。交流二字也是如此,交换想法,使信息流动起来,如果你的表达能力不行,可以用行动,但表达和行动都不行的话,你不适合做销售。会说的人往往行动力差一些,行动力强的人往往在说话上不那么灵光,像马云那样两者都非常不错的人很少,相信他也是克服了诺大的长相自卑吧。我们常说,当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其实打开窗的是自己,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激发自身优势就好。
销售更是一种心理战。既然是战争,就要知彼知己,要知彼,就要做好准备。孙子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围就算了,攻和战是要有的。什么时候攻?在攻之前,你就需要你了解国家大势、行业、企业、其竞争对手、客户这个人,我觉得这样才算“五倍于敌”。什么时候战?先列出客户要问到的20个问题吧,把这些问题回答好,记住有些问题要“以曲为直”。什么问题呢?你们的产品为什么这么贵啊?你们的产品比别人家的好在哪呢?等等。另外准备故事,讲其他客户的故事,讲行业商战的故事,讲其他公司的同岗位人如何开展工作的故事。
对话就是战争,沟通就是战争,交流也是战争,你的工具箱够多,任何的事故都可以应对。如果你的“法宝”太少,就洗洗睡吧。
做销售,我也是半个门外汉,但我爱学习,就将我的一些想法与各位看客分享、交流吧。
我列了五个逻辑,记住是逻辑,是心学。更多的实践需要自己去练习。
第一:要我做-----------我要做(三个字)
我们一般一个电话作邀约,记住,电话只是一张名片,一根烟,而已,不要把它当作会议桌。许多事情不是一个电话能解决的,特别是第一次打给对方时,目的只有一个:约见面。如果你在电话里啰里啰唆一大堆,人家还不认识你,会认真听吗?你的声音好听吗?如果好听,或许可以多说一会。更不要把打电话当作自己的演讲台,你一个劲的在说自己,说你的产品,如果我是客户,你发出任何的邀请,我都会说没空。
你打电话,主动在先,在先的一方在气势上总是被动的,潜台词就是你要有求于他。当然,有些大牌的销售员会说,怎么是求呢,我这是在帮他,是,你是帮他,问题是客户会这么理解吗?
在客户的心里上,你打电话就是“你要我做什么?”,这样想的时候,他会下意识的将自己的钱包捂得紧紧的,会说话的客户常常这样答复:“你让我再考虑考虑,好吗?”“这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我们要集体研究研究,再给你答复”等等。
如何从“要我做”转化成“我要做”,这是一个心理的重大转折。“我要做”是客户将“你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所以你要告诉他“为什么”,当然你告诉他,他就会按照你说的办吗?你把他当成小学生了吧,所以这里边需要的是你的“计谋”了。卖个关子,自己先思考。
第二:值吗?(两个字)
有专家说:营销的本质就是值吗。从两方面来解释,一个是物质价值值吗?一个是情感价值值吗?
先说下物质价值。通常讲就是价格。如果我们拼价格的话,同质的产品单一购买都会买价格低的。但如果你想卖出高价,就需要加入一些个性化的东西,或卖一套方案。例如同样的一本书,内容都一样,但有经典版、收藏版和普通版,价格就拉开了。或者你在销售的时候,不要谈大家都知道的卖点,要挖掘出独特的卖点。方案更高级一些。方案包括了产品、服务和系统集成。服务肯定没有固定的费用的,这样就拉开了距离。另外税点也是可以从财务角度进行化解的。同样的事,开展示费、安装费、服务费等,税率可能不一样。税也可以抵扣的。
无论是卖产品、卖服务还是卖解决方案,都属于低级层次的。
卖人情才是更高层次的。他信任你,认可你,把你当作好朋友,即使你的产品贵,他也会觉得一分钱一分货,你卖的产品肯定比别人卖的产品质量好,是正品。甚至还能把你当作他的代理人,即使你不卖某产品,只要他想买,都想通过你的手卖给他。
人情是从卖产品转化为卖人品,从客户角度呢,就是买放心、买安心。 所以时刻转化心态非常重要。要时刻掌握重新定义世界的能力,例如我们做销售,普通人的定义是卖产品、卖服务,而有的人定义为交朋友,还有的人定义为帮助客户成长。
第三:是(一个字)
心理学有一个“登门槛效应”,其内容是指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登门坎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通常也是我们常说的,第一次要问对方回答“是”的问题,当问后边的问题,对方就会下意识的回答“是”。在80年代之前,我们的书籍大部分是竖着排的,当读书人在阅读的时候,总在点头,其实这是统治者的一种心理暗示,让读书人“服从、顺从”意识从小开始培养。
我们做销售是不是也这样呢?第一次见面,说些让客户点头的事,然后再依此类推,第二次,第三次,层层推进。如果一次性的就抛出一个大问题,客户点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们与别人对话,如果想取得他人的认同,可能一开始也要“打预防针”,然后慢慢的进行“渗透”。登门槛效应其实也是目标细分法,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做,先做小事,再做大事。交朋友也是,见面多了,就成知己了。一开始就说我们做朋友吧,对方肯定会拒绝,“我们还不了解呢,先交往一段时间再定吧”。
第四:我或我们
心理学上一个词叫“无意识泄露”,指的是代词,如我、我们、他、他们等词汇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泄露某人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例如当一个人很自信,对自己的陈述有把握时,他更可能用人称代词“我”、“我们”。当我们没有很大把握时,我们会不知不觉地避免在谈话中提及自己,并避免把我们的陈述和自己联系到一起。当你问老板对你的新想法意下如何时,如果他说“我喜欢”,那就可能他对你的新想法是非常满意的。而如果他说“还不错”或是“你做的很好”,他在回答中没有想到自己,那就表明他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你的想法。重要的是,我们要判断谈话中每一个信号的含义,避免管中窥豹,根据几个单独的信号就下结论。
所以客户说“我如何如何”,就要认真对待。如果你抛出一个话题或关于产品的介绍,征求他意见时,他的回答中模棱两可或没有“我”,就当心了,或许他不看好,或许他不好意思直接拒绝。所以要如何引导客户说出“我”,其实与“是”是异曲同工的。要问些客户愿意说“我”的内容,记住,不是提问。客户会愿意表达自己的成就,你在沟通前,想好如何赞美他,引导他说出这些内容。
第五:A=b b=c----------a=c
这是代数上非常普通的一个公式。但是在生活中,或销售中,却非常重要。
心理学上有一个“投射效应”,说的是一个人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他觉得大多数人是好人,那他就是好人。如果他觉得很多人不可信,那他就是一个怀疑心很重的人。所以我们在判断对方性格的时候,要“旁敲侧击”,你不可能直接问:“您好,刘总,您是好人还是坏人?”“您觉得我们的产品您还满意吗?”等等。这个问题就是你想要的C。但是你要想好一个B,用B去过渡。
只说一个理论吧,具体的需要我们大家自己去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