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过一句话:物物而不物于物。乍一读比较拗口,其实它的意思是追求物质却不被物质左右。在几千年前物质那么匮乏的时候都能有这样的思想,不可谓不让人惊叹。
图片发自简书App
物在甲骨文中,左边是个牛字,右边是勿,有人说勿代表犁铧,表示犁田时翻起的土,颜色斑驳,和牛在一起,就代表杂色牛。古代牛羊主要是用来祭祀的,用来食用的很少。牺牲就是指古代祭祀的牛羊等。"牺"是纯色,"牲"是体全,没有残耳断肢啥的,牺牲就是指古代祭祀的最高等,而杂色的牛羊则是低一等的,被称为物。
牺牲是精神境界的最高等,而物则指低一等的一切事物。君子以厚德载物即指君子以深厚的德行来承载万物。
现代有个很流行的词叫断舍离,断是指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是指舍弃多余的东西,离是指放弃对物质的执着。其实这是个老调重弹的话题,对物质的追求要有一定的限度,为此付出的行动要有一定的底线,这是数千年来无数文人讨论的热议话题:从先秦的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到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到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等。
追求物质的道路上没有终点,但追求物质的欲望当有节制。现在的生活大家基本都是房奴,车奴,卡奴,真可谓为物所累为物所役,如何能做到物物而不物于物,你能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