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对楚王问》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过失, 失检行为)与(欤,吗)?何士民众庶(士人百姓)不誉(称誉)之甚(厉害)也!”
(楚王责问)
宋玉对曰:“唯(嗯),然(是的),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宋玉承认)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跟着)而和(应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 (xiè) 露》( 两种稍为高级的歌曲 ),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 (zhǐ) ,( 高唱商音,低吟羽音,夹杂变声 )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高妙),其和弥寡。
(歌与和,先分后合,归结为曲高和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 凰 上击九千里,绝(超越)云霓,负(背负)苍天,足乱(搅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 (yàn,小鸟) ,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 (qí,鱼脊 )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 尺把宽的小池子 )之鲵( ní,小鱼 ),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凤与鷃,鲲与鲵,两两对比,先总后分,反衬天地江海之大)
故非独(不但)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 (卓越的思想、美好的操行 ),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圣人与凡人对比,话不说尽,反问凡人不解其行)
简评
全文结构简洁明晰,一问一答,毫无枝蔓。
《对楚王问》是问对体,即假设主客问答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所以文章一开头,就写楚顷襄王听信谗言,责问宋玉。宋玉宕开一笔,满口承认有"遗行",不作申辩,只是希望宽恕,让他把话说完。
其次,写宋玉的答辞。其答辞以讲故事的形式,表面与"遗行"无关,实则均为"遗行"进行辩驳。分三个层次:
一是讲一位歌手在郢都唱歌,唱"下里巴人"低级通俗的歌时,唱和者数千人;唱"阳阿薤露"较高级的歌时,应和者数百人;唱高雅的"阳春白雪"之歌时,能跟着唱的不过数十人;最后唱高难度的变化无穷的歌时,能和者只有几人。可见"曲高和寡",暗示智高之人不为人理解。
二是以凤凰与鷃雀、鲲鱼与小鲵的对比,说明渺小的鷃雀、小鲵之类的谗佞小人不会理解如凤凰、鲲鱼一类大智者的胸怀与能力。
三是以圣人与世俗之民的对比,说明凡夫俗子哪能了解圣人的所作所为。
三重对比中,宋玉自比为高雅之乐曲、鸟中之凤、鱼中之鲲、人中之圣,说明自己情操高尚,与那些鼠目寸光的谗佞小人有天壤之别,故遭到他们的诬陷也就不足为怪。
尽管宋玉没有对"遗行"进行辩解,但"故事"一完,"遗行"之诬也就不攻自破。
全文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理寓其中,逐层推进,逐层深入,答辩一完,戛然而止,有余音绕梁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