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逃兵王冕。
有句话说:一百个人眼里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看儒林外史我也有略不同于正统评书家的看法。他们说王冕是雅儒,推崇他的做法,充满溢美之词,我却觉着他是世间的逃兵,行为不可取。
王冕出生在元朝末年,家境贫寒,七岁时父亲离开了人间,十岁时为了有口饭吃,辍学帮邻居放牛。放牛闲暇练习画荷花,没想到画的栩栩如生,如在湖里长着的一样。
后来便以卖画为生,每日画几笔画就不愁吃穿。
他的画名远扬,一位高官危老先生爱惜他的才能,想与他结交,他怕与当官的人有来往引来祸端,而选择出走他乡。
半年之后又回到家乡,侍奉母亲终老。
后来天下大乱,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得知他是贤士前来拜访,他向朱元璋提出仁义治天下。
后朱元璋得了天下,想征聘他出来做官。听到此闻,他竟连夜逃走,去了会稽山。
王冕拒绝做官的理由很简单,古往今来为官之人多没有几人是好下场。前面提到的危素就在朱元璋当朝之后被发配去守墓。
后来,王冕拒官的故事广为传颂,说他不在乎功名利禄,是一个活明白的人。
然而在我看来他的行为却是懦弱的可笑,不与危素交往有情可原,毕竟元朝处于末期,大厦将倾岌岌可危,已经无可挽回。
然而明朝是一个新朝,而且太祖圣明,也认可仁义治天下的理念,能做官为百姓做些事情,又有什么理由要拒绝呢?
王冕身怀治世之才,却被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的危机而吓到,连夜逃往会稽山。后人说什么他看透了功名利禄,其实他实际上是没有心怀天下的胸怀,没有为民请命的志向,更不想承受一点点的苦难。
他出身贫寒,虽然他依靠天生的才能不愁吃穿,但却有很多人在乱世的流离失所,饥寒交迫,食不裹腹。
他见多了人世之苦,却并不同情他们,觉着与自己无关,只在乎自己活得是否安稳,是否惬意。
这样的人,这样的逃兵值得赞颂吗?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夫子一生辗转各国,就是希望有机会立于朝堂之上,自己的言论思想得以传播天下,难道他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吗?当然不是,他是为了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
王冕却在有机会立于朝堂之时,仓皇出逃,归隐山林。
道家认为: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而王冕只是个没有大志的小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