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本太过于博大的书,很幸运我在很小的时候就遇见了,小学时代的阅读还夹杂着不少生僻字和半懂不懂的情节,对于爱情还知之甚少,对人复杂的心理也无从理解,只看到好一个富贵繁华的地方,好一群青春年少的俊男靓女,好美的诗词歌曲,只是人物太多事情太杂,只能囫囵吞枣,更像是猪八戒吃人参果,知道是好东西,愣是没吃出味儿来。
到年青时再看红楼,只看到宝黛的爱情,一切皆成了两人的背景,有两人对手戏的情节会细细品味,与两人无关的情节便草草跳过,以那年的心智,应该是以爱情为世间最重要的事,看不见其他的阶段,把自己对爱情的想像投射到宝玉和黛玉身上,为他们的要好而开心,为他们的误会而着急,为他的心系众人而生气,为她的痴心一片而心疼。这时候觉得红楼梦就是一场爱情梦。
到中年时再读红楼,以前被忽略的人物突然变得鲜明生动了起来,贾瑞不再只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好色之徒,而是沉陷于情欲中无法自拔的可怜人。刘姥姥不再只是个厚着脸皮来打秋风的乡下亲戚,而是勇敢挑起拯救一家人性命的孤勇者,不放弃任何一线求生的可能。王熙凤不再只是泼辣能干两面三刀的狠人,而是尽力支撑着一个走向衰落的大家庭的管理者。每个人都不是单纯的好或者坏,都有着自己的不得已。
在不得已之外,还读出了空的意味。贾母明明已经看出了家族的落败已经不可避免,却还是在强撑着想要停留在花好月圆的欢聚里,最终要面对曲终人散,相聚是空。黛玉一片痴心为宝玉流尽了最后一滴眼泪,一生为情只换来他与宝钗喜结良缘,情是空。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眼见富贵人家从繁花似锦到烈火烹油再到家破人亡,富贵是空。
今天早上突然又觉得,红楼梦分明是曹雪芹的自传,他生于江宁,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据说举家食粥十年,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红楼梦》。
宝玉的原型应该是作者本人,他以宝玉的眼看这个世界,在富贵乡里流连,和聪颖美好的姐妹们一起享受着青春的小小烦恼和生机。以宝玉之口说自己的心声,赞美女儿的灵性清澈,厌恶男人的势利混浊。他看透了官场上的无聊与无常,只想与喜欢的女子们一直厮守,停留在少年。这终究也是一场空。
儿时看见美,少年时代看见情,中年看见空。
也许还会再读,红楼是让人一再阅读的一本书,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看到不同的东西。和自己的年龄、处境、心性相关,阅读也是一个寻找自己的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