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行约见了一个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我忍不住多给她讲了一一段干货,关于思维导图的。
为什么她给我印象深刻?给你看看她见我前做的功课。
一目了然,要给她做诊断,真是愉快的体验,诊断的结果她也非常认可,我特别强调说:你是真正懂“手绘”的人。
手绘是视觉化的一种手段,归根结底是要更有效地传递信息。
要想通过视觉化工具传递信息,一定要记住要害是:
大家都熟悉的模型框架 + 适度的视觉化设计。
这位姑娘手账本上的图,恰好符合这两个条件,而很多人玩手账,做思维脑图,做PPT,都犯了错误。
2
要不看一个思维脑图的反例吧?
希望作为反例找出来的朋友别打我。
来,先说说你看到这个脑图的感受,这是我一个读者画的思维导图。
是的,相信各位肯定看过很多这样的脑图,让我们很羡慕别人的手绘脑图的能力,但这种脑图属于内化型脑图,而不是分享型脑图。
怎样理解这句话?
你看一篇文章,读一本书,听一门课,然后画这种思维脑图,对你消化吸收理解你学到的知识非常有帮助,非常好。
但是要想把你学到的内容通过这种风格的脑图分享给别人,其实是无用功。
为什么?因为绝大部分人都会犯这样两个错误,包括我一开始做PPT。
1、信息量过载,人眼其实不愿意一下子看到大量的信息,大脑会自动切换到“你厉害,你厉害,我不看,我不看”的模式。
2、逻辑不匹配,很多脑图看起来很结构化,但是他展示的结构其实是他自己的逻辑,别人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
解决方法怎么破?
1、留白设计——少就是多。
做PPT如此,做思维脑图,做手账都是如此。留在视觉区域内的信息量越少,大脑可能记住的越多。
2、惯性思维——熟能生巧。
不要用大家不熟悉的逻辑框架,简简单单的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循环关系,金字塔关系,漏斗关系,对比关系,比例关系,矩阵关系,反而是表达信息最佳框架。
比如这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手绘:并列+对比关系,我觉得比画一个人简历版思维脑图好太多!
如果你要用树形关系,本身就要求别人对你的分类框架要熟悉,但实际上,大部分新知识,对不熟悉的人而言,树状关系要理解,是需要花费相当时间的。
更何况有很多人的树状图分叉又分叉,中间有挂了很多图分散注意力,这些图的联想思维,又未必和你的理解一致。
比如你看下面这张思维脑图,我的读者杜建华画得真好。
是的,真的是画得好棒!——但问题是你有耐心一点点看完吗?
3
有些姑娘做笔记的方式就很好。
比如BabeLLF姑娘做的笔记,她听了我的课做的笔记,我自己看一遍,都是很好的复习。
为什么?核心信息是条目式的,手绘只是点缀,是锦上添花,是突出关键词。
忍不住再发一张。
有没有感觉一下子就能看到干货,并希望看到更多?
那就再来一张。
非常简单的并列关系,即便有树状关系,也就是简单一个分叉,不复杂,还是并列,手绘形状很克制,颜色用于强调重点。
喜欢就会放肆,而爱是克制。——设计的道理和爱情的味道差不多。
4
要学习这样的手绘其实蛮简单。
第一,学会简单的逻辑模型。
第二,学会简单的手绘方法。
训练一个月左右,然后你就能画出这样的手绘笔记。
甚至以后你的PPT课件都可以做成这样的风格,在纸上画好了导入进去,还能改成一套手绘素材库(有免费软件,很容易搞定),可以快速做出一套手绘风格的PPT。
比如这样的手绘课件,是不是一看就懂,又生动又活泼,很想接着往下看?
再复习一下,这个课件是否应用了我说的两大设计原则?
1、留白设计——少就是多。
2、惯性思维——熟能生巧。
等等,你是不是很想学?
没办法,谁让我是教视觉化设计的呢?我都替你们准备好了好懂又好看,还教你简单逻辑模型的手绘课程!很容易学会!
如今@柒柒pcc 和@乌素淖尔 已经把她们的经验做成了课程,如果你也想提升自己的笔记效率,就约美女柒柒和乌素老师吧,她们都在群里等你哟~
对课程有疑问的童鞋
可以扫码加群咨询
两个女神在群里亲自回复哟~
(先勾搭到女神也是种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