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
再往深了说,焦虑并不完全源于我们的主观意识,而是来自我们大脑的生理结构。
焦虑肯定是你的老朋友了,它总像背景音乐一样伴随着你,我们虽对它极为熟悉,却从来不知道它究竟是谁。我也是默默忍受多年之后,终于在某天鼓足气力和它对视了一番,从此,它一点一点地离我远去,虽然偶尔会反扑,但再也无法近身。今天,我把这个认知武器送给你,愿你此生不再受焦虑的煎熬。
频繁地放弃也会让我们产生焦虑。想学吉他,学了两天,感觉好难,怎么办,放弃吧,不学了;想学做手工,买了材料和用具,找来教学视频,还没看完,感觉好难,太难了,算了吧,我不适合。我们的焦虑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放弃中滋生了:我什么都学不会,我好笨,我是废物。
以上这几种情况都是焦虑的表现,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大家产生这种焦虑的情绪的时候,难免会很烦,什么也不想去做,脑子里想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那焦虑到底是个啥?
它是一种恐惧,对现在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惧,害怕现在做的事情没有回报,担心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这种恐惧来源于我们的大脑对于问题本身的过度关注与聚焦。它是我们对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的负面想象。
我们通常会担心自己的付出会不会有收获,我们现在所做的努力能否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或者说我们自己不清楚未来究竟会如何。我还没有做好准备上台,可是明天就要演讲了,万一明天搞砸 了怎么办? 我从来没有自己一个人离开家, 去到 一个 完全陌生的环境,遇到了一些突发状况怎么办?
光知道焦虑是什么以及它是怎么产生的并不能彻底解决我们的焦虑,我们要首先明确“焦虑是大脑的本能”,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引导它、面对它、恰当地处理它,让大脑感受到“我们可以做好,我们可以完成”。
面对高考,大部分人都会焦虑。在高考的前一天晚_上,我们大家每个人明明都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了,但是躺在床上,想着自己明天就要高考了,还是会不安,为什么?你可能会发现,焦虑或许并不来自客观的威胁,而是来自某些更加个人化的原因。但是不管怎么样,就算我们决定焦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态,我们也不应该将它们用“焦虑”这个词一笔带过。脑袋里时常冒出“我很焦虑”这种语言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更加地焦虑,而现在我们正在为自己的焦虑状态而焦虑。
正确的方法是,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害怕什么发生,我在为什么担心,当焦虑被这样解读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释放。
当你察觉到焦虑情绪是怎么发生的时候,焦虑可能就已经减轻了。
所以不要焦虑,顺其自然,一定会有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