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小妞发烧,请假三天。按以往的经验,吃药、休息,倒也无甚大碍,四五天就可以正常上学。
可浑身上下,居然退烧后起了痱子。晚上睡觉流汗,一不注意,秋天,她起了痱子。
这么小的娃自然那里痒抓哪里,等痱子褪去,背上十几条疤痕是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等她翁着鼻子去了幼儿园,老大前天回来大眼旺旺的瞅着我,似有一层水雾在其中,脸颊红红,直嚷喉咙痛,好嘛,扁桃腺发炎。
打开家里药箱,取出备好的中药,拿个小锅咕咚咕咚给她熬。
麻烦的是,发着烧,却怕拉下课,请不了假,带病去上学。
这肯定好得慢,可也没办法,只能把她中午吃的药准备好,千叮咛万嘱咐的让她别忘了吃。
然后自己觉得不对了。腿脚发软,全身乏力,喉咙似从沙漠中回来一样刺痛无比。
知道去医院挂水也得一周时间,还是不如吃药。那咕咚咕咚的中药,变成了两份。
有娃的家庭,一旦感冒起来,必是场小规模的疫情,一个接着一个的,谁都逃不掉。
可作为母亲,你要做的就是,她们躺下了,你却不能睡,早日让娃们康复,才能松口气的自己安心做回个病号。
值得庆幸的是,药都备好,品种齐全,免去舟车劳顿排队之苦;从老大到老二,感冒不外乎这几种,吃药、喝水、等病好,前两者简单,后者则是需要耐心的等待。
平日里飞逝的时间,生病的时候,等待的格外漫长,免不了的胡思乱想,疑神疑鬼,很多时候,会憋不住的跑去医院,展开另外一场折腾。
好在,从前天,坚持到了今天,高烧不在,转化为低烧;虽然喉咙疼的吞咽困难,可情况是,一天一天在好转。
药有效,措施到位,这个对于在煎熬中度日的母亲来说,就是希望和曙光。
多事之秋,坚持,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