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子的前世今生

    发簪,是古代中国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

    在古装剧中,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把头发盘起来,戴上冠,插上发簪。人们总是能被它们点缀出的精致效果所折服。

    古代,举行成人礼就要用到发簪。成人礼是在少男少女达到成人年龄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中国古代的成人礼指冠礼和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古代中国华夏族的成年礼,男子15-20岁时行冠礼,即加冠,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认,之后可以娶妻。

    成人礼十分复杂,一共要举行三次,要戴三种帽子。首先戴上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也就是黑色的帽子,表示从此有了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戴上由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白色的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国土。最后戴上红中带黑的素冠,这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

    但古人戴帽子可比现在麻烦的多,他们先把头发盘起来,再把冠戴在盘好的头发上,最后,还要插上簪子,来固定帽子(冠)。

    既然戴帽子这么麻烦,为什么还要留长头发呢?这里面最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孝经》中提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说,自己的身体和头发都是父母所受,如若擅自损毁身体,则是不孝;第二,古代把头发剃光的刑法叫:髡刑,就是将人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罚,是一种耻辱刑。

    比如:东汉末年,曹操定下一条法律,踩踏稻田的人,就要杀头。他刚定下法律,自己在一次外出中,马儿受了惊,踩到了别人家的稻田。可他又是魏国的统治者,不能斩首,于是,他就割掉了自己的头发。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割发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刑法。

    从东汉一直到明朝,人们一直保留着留长发,插簪子的习惯。到了清朝,女贞人作为统治者,保留了他们的习俗--剃掉前部分的头发,把后面的头发编成小辫子。不然,斩首。即使这样,还是有人宁愿斩首,也不剪头发。

    到了现代,头发的长短与国家的发展已经没什么关系了,人们也不再用发簪,只是把发簪当成装饰品,让自己看起来有一种古典的美。随着人们的发式的改变,发簪在汉族中已失去了许多固有的意义,而逐渐衰亡。但是,发簪在少数民族中仍然流行,许多少数民族妇女盛装时,仍保留着佩戴发簪的习俗。从今天各民族的发簪质料、形制、款式、工艺特点等,不难看出,中国少数民族的发簪继承和发展了历史上各民族发簪的风格,融入了浓郁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

    发簪的变迁,让我们深深地进入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让我们深入地感受到了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不论发簪的前世还是今生,都将我们拽入一幅历史巨作,进入一个传奇的故事。即使在时间的海洋中越漂越远,也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经意之间听到了你的名字 不自觉的记在了心里 而后每次都会回头 看到的都是你的背影 你的名字平淡无奇 可在我的心里...
    巧克力吐司阅读 494评论 0 1
  • 1、 这几天,蒋方舟和老徐的圆桌会议成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我虽没看,可也在众多公号中听出了前因后果。再加上北大清...
    HD媛宝阅读 609评论 4 8
  • 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弱肉强食,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似乎永远不会过时。 我们可以庆幸的是,现在不用再靠身...
    天雨恋空阅读 750评论 0 1
  • 前天去电影院看了场动画片儿。熊出没奇幻空间。没想到拍的还不错。 一个小男孩儿,从小被严厉管教,上各种补习班,不能玩...
    顽爸的腔调阅读 3,135评论 0 2
  • 梦想的存在,是为了让有缘人实现的,梦想的本质在于追求。当一个人的梦想不知道能不能实现的时候,追求的过程就慷慨悲歌了...
    盛世阿明阅读 17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