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第七天,感觉青春期的存在好矛盾,自己矛盾,社会也矛盾。
读书笔记
青春期的身份变化
法律界限的设定:取得成人身份后,更广泛的参与到社会的团体决策中
法律身份的矛盾性:当某行为被认为对未成年人有害时,法律倾向于将年龄界限设置的更高(如:买烟),当行为被认为可能有益于未成年时,法律则支持青少年的自主性并将年龄界限设低一些(如:买避孕药)。
社会再定义的过程
真正或象征性的与父母分离
过去:当学徒
现在:夏令营、寄宿学校
强调两性差异:女孩更多受制于家长,男孩则享受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性
老一辈知识的传承
1.对成年有用对青少年用处有限(如:处理某项成年的工作任务)
2.对成年人来说必不可少但不适合年轻人(如:性知识)
3.有关家庭或礼仪知识
成人仪式在社会中不常见也没多大的意义,当代社会会有自己的仪式,如:刻疤、穿耳洞、化妆、剃体毛等
社会过渡的多样性
过渡的明显程度:同一群体大部分青年都在差不多的时间开始经历某些身份的转变,那么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则更具明确性。(如:大学毕业大部分参加工作)
当代社会中社会再定义的明确性。犹太教男孩的受戒礼(受戒人披着一条犹太男子在祈祷仪式上用的白色花边披巾,抱着一个特制的、巨大的、放《圣经》的经匣。他表情严肃,打开经匣,取出经卷,开始朗诵经文,其他男子伫立一旁,神情专注,脸上不时露出鼓励的笑容。受戒人还要发表演讲,第一句话是:“今天我是一个男人。”接着,孩子的父亲致辞:“感谢上帝,使我解脱了对这个孩子的罪应负的责任。”),女孩的成人礼(女子成年礼在犹太教解放运动中姗姗来迟。1922年,美国第一次的女子成年礼是在社会广泛关注女性的权利时才衍生出来,女子成年礼的概念在传统犹太教中更是崭新的。这是因为犹太律例限制女性的宗教责任,犹太女性主要守那些没有时间束缚的规条(即无须在特定时间下遵守的),她们只参与私下的、家庭式的活动,而非公开的、集体性的。因女性不会像男性般被要求执行公开的礼仪,庆祝活动的意义就显得不大了。可是在二十世纪末,由于那些严守律法的女性接受更多犹太教育,她们也竭力使女子成年礼充满意义。),拉丁裔群体的“昆西娜拉”
青少年对自身的看法
与传统社会比较,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在定义成年期的特点时相对较少关注角色的获得(如工作、配偶、父母),他们更关注自立能力与有关的各种品质的发展(责任感、独立性和自我控制)
更加注重心理的成熟
“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是判断其是否成为一名成年人最常用的标准
男女是否成年判断标准日趋一致
社会再定义的明确性:女孩的“成人仪式”通常与身体发育有关,尤其是月经初潮有关;男孩缺乏这样明显的“成人仪式”(思考:男孩吸烟会不会也是他们自己的一种成人仪式?)
现在青春期到成人期不仅时间长且反复,在独立与依赖之间摇摆
向成人过渡需要转变的三个角色:工作者、为人父母和社会公民(感觉在我国社会公民的角色不是很明显),过渡均缺乏连续性
青少年与父母分居的趋势:对与父母同居持积极态度。研究显示: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离开父母后,酗酒的频率是原先的两倍多。高中毕业后不上大学或者大学期间住在家里的年轻人,频率未发生改变。